活动报道:文澜朗诵公开课第28期:个人朗诵作品指导
发布时间: 2014-10-23        来源:浙江图书馆              点击量:595        

      朗诵是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作为增强阅读理解、提高阅读深度的有效补充,朗诵正成为大众越来越喜欢的艺术形式。
      10月18日下午两点,由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专业刘超老师指导的文澜朗诵公开课“个人朗诵作品指导”吸引了近120名学员汇聚在文澜演讲厅学习交流,其中有18名学员在课堂上朗诵了他们精心准备近一个月的作品。这些作品中有学员的原创诗作“走在春天的路上”,有舒婷的“致橡树”、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等经典诗歌,有结合表演和朗诵的齐越节经典作品“青衣”,也有余秋雨散文“魅力的苗寨女子和蚩尤后代”、林清玄的禅理散文“与太阳赛跑”等。学员的大胆选材让这堂朗诵作品指导课高潮迭起。刘超老师针对作品的对比性呼应、基调定位、色彩和情绪变化处理以及不同文体的处理,给出了强弱、停顿等语调和语音变化的指导意见,使学员的朗诵作品呈现出更多浑厚、清晰、连贯、沧桑等极具感染力的风格,把朗诵的意境之美推上了登封造极的境地。
      经过一系列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大多数学员已经掌握了吐字归音、共鸣训练、声音弹性、气息控制等朗诵基本功练习的技巧,但是朗诵技巧只是表现一个朗诵作品的基本要素,为了更好的体现作品内涵,需要朗诵者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只有对作品进行深度挖掘,才能使朗诵真正实现作品的再创造。
      一堂个人朗诵作品指导课不仅是语言表达的交流,也是一次文字魅力的交流。学员们都大呼过瘾,收获满满。期待着更多热爱阅读、喜爱朗诵的读者加入我们的课程!
 

 

 

 

浙江图书馆读者活动推广部

 
关注我们
-->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