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上午,2015“走读富阳”第十站活动走进场口镇东梓关村,在村史馆二楼古意盎然的讲堂内,邀请了富阳区三国演义学会会长曹觉民为数十名热心读者作了“解密东梓关”的主题讲座。
在袅袅茶香中,曹觉民老师娓娓讲述了东梓关的历史。东梓关位于场口镇西部,紧靠秀丽的富春江,是富春江边上的一处千年关隘,它不仅地理位置重要,更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北宋以前此地叫青草关,因龙门孙氏的祖先孙瑶将军葬在东梓关的紫薇山,孙将军墓地的梓树头都朝东而得名。历代来,东梓关是个交通要塞,安徽南部、浙西的几十个县的客货都是走富春江经东梓关到杭州,再入运河辐射全国。由于东梓关江面开阔,水势平稳,往来商船、客船、官员、官差都要停靠、歇脚,做交易,所以这里除了货运客运码头外,还有官船停靠的官船埠。当时的东梓关江面上白帆点点,江边是货物云集,一片热闹繁华。这一千多年的繁华,给东梓关带来了经济的繁荣昌盛、文化底蕴的积淀以及许氏、朱氏、王氏家族的兴旺。
讲座中,曹老师还着重解说了东梓关的许氏文化。许氏是东梓关的第一大姓,也是目前定居东梓关中许、朱、王三姓最早的一支,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祖上最早迁居东梓关的是北宋初的许彧。许彧是个大孝子,传说侍奉母亲孝行感动江中鱼儿,宋太宗雍熙朝敕表其门,遂名许彧所居之地为许孝子故庐。许氏的孝道文化从北宋起就名声外扬,不仅地方志上有记载,文人墨客的文章诗词里都有记载。同时,许氏家族对教育也相当重视,设有教育基金,许氏族人的读书费用一律由家族中公田的租金收入中列支,直到解放前夕。许氏家族规定如果二个子女一定要一文一武,其中一个要读书求仕,一武者可务农可经商可从医等。以前的东梓关一直是一个水陆交通枢纽,因此,商业发达,往来人多,东梓以前著名的春和堂药铺,复大昌糕饼店,航运业都是许氏经营,郁达夫当年要去东梓许家大院看病养身体可能就缘于此吧!此外,曹老师讲述了东梓关的中医接骨文化、河道码头文化及隐士文化。
讲座结束后,与会读者还饶有兴趣第参观了村史馆一楼陈列室,对神秘的东梓关有了全方位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