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报道 | 经济学怎样看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 2025-11-13        来源:浙江图书馆              点击量:14        

2025年11月22日上午10时,文澜讲坛第1347期“经济学怎样看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影响”在浙江图书馆之江馆二楼多功能厅如期举行。本期讲座特邀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大民营经济研究中心首席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经济与管理研究会副会长赵伟教授担任主讲,为现场听众带来了一场思想深邃、视野开阔的前沿经济学解读。

讲座伊始,赵伟教授以一个清晰的经济学思维框架,引导听众逐步深入。

他围绕“What——什么是AI?”、“How?——经济学怎样界定AI?”、“How?——经济学家们怎样看AI发展的影响?”以及“How?——经济学怎样研究AI发展的影响?”这四个环环相扣的核心问题,将“人工智能”这一热门技术话题置于严谨的经济学分析谱系之中。

在赵教授看来,人工智能绝非简单的技术工具,它正以颠覆性之势引领着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浪潮。他从经济学的视角指出,相较于技术层面的飞跃,AI对未来社会经济结构的冲击,尤其是就业结构与收入分配问题,将成为更为核心和严峻的挑战。他特别警示,那些传统意义上高薪资、需要接受高等教育的脑力劳动职业,如数据分析、常规编程乃至部分金融分析岗位,反而可能面临更直接、更严峻的冲击。

然而,面对这一看似悲观的预测,赵伟教授却展现了一位资深学者特有的历史洞察力与乐观精神。他回顾了历史上蒸汽革命、电力革命和信息革命三次技术浪潮,指出每一次重大技术变革都曾引发社会对大规模失业的深切忧虑,但事后证明,技术虽然在短期内取代了部分旧有岗位,却在长期创造了更多前所未有的新职业和新需求。

 

 

“AI能够代替人的一部分智力工作,但会创造出新的工作机会;”赵教授强调,“以往三次技术革命浪潮发生时,都有这样的担心,事后证明是虚惊。我们要相信:上帝在封闭一扇门时,会开启另一扇门!”

对于身处变革浪潮中的个体应如何自处,赵伟教授给出了切实而深刻的建议。他认为,对我们个人而言,最关键的不再是掌握了多少静态知识,而是“学会学习”(Learn to learn) 的元能力。

在读者提问环节中,他特别寄语一位年轻的学子,要培养自我驱动的能力,形成应变的思维模式。这不仅是应对AI挑战的不二法门,更是面向未来社会塑造个人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本场讲座,约有100余人到场聆听,赵伟教授以其渊博的学识、清晰的逻辑和富有感染力的讲述,将复杂的经济学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洞察,为听众构建了一个理解人工智能影响的全新坐标系,讲座在意犹未尽的交流中圆满落幕。

 
关注我们
-->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