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上午,由浙江图书馆、浙江音乐学院戏剧系、浙江音乐学院教育基金会等共同主办的“文澜艺韵——书间新剧场 解谜音乐剧”演艺新空间音乐剧公益讲演会,在浙江图书馆之江馆二楼报告厅成功举行。
活动现场,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剧“创新演艺·幕启新程”实践团队以“现场表演+艺术讲解”的创新形式,为观众带来一场融合书香与艺术的沉浸式体验,近200名读者及音乐剧爱好者参与活动。
(现场读者涵盖各年龄段)
音乐剧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浙江音乐学院戏剧系音乐剧、歌舞剧专业学生们,先后呈现了《断桥残雪》选段《江南春雨不择期》、《聊斋·罗刹大梦》选段《来世》等原创音乐剧曲目。演员们凭借扎实的唱功、生动的肢体表达,将角色情感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位观众,现场气氛热烈,掌声此起彼伏。
(原创音乐剧《断桥残雪》片段)
表演间隙,团队负责人冷校龙和3名讲解人结合前期深入多省市开展的演艺新空间调研成果,用通俗语言讲解演艺新空间音乐剧的定义、特点、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等,还通过互动问答环节解答观众对音乐剧创作、表演的疑问,让艺术普及更具趣味性与实用性。
(团队负责人冷校龙讲解何为演艺新空间)
据悉,参演学生中多人曾获“亚洲音乐剧演唱大赛金奖”“挑战杯”省级奖项,部分成员还参与过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等重要演出。“同学们始终紧扣我省关于演艺新空间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将前期深入多省市的调研成果融入活动设计,让公益讲演会既成为实践成果的‘转化窗口’,也为演艺新空间艺术普及提供了鲜活案例,真正做到了‘呼应政策、服务社会’!”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演艺与教育学院副院长荆芳教授表示。
(讲解人吴双为读者分享音乐剧知识)
暑期社会实践指导老师吴波表示,从活动前期的方案构思、曲目筛选,到现场的流程把控、表演呈现与知识讲解,同学们全程主动思考、分工协作,不仅将课堂所学的专业技能转化为生动的艺术实践,更展现出极强的统筹协调能力与创新意识。这次活动不仅是同学们暑期实践的圆满答卷,更是他们以专业之力助力文化发展的生动尝试。
为充分发挥公共文化空间在艺术创新引领与社会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浙江图书馆不断通过丰富的社会合作让阅读更生动。此次把音乐剧搬进图书馆,用“表演+讲解”的形式打破艺术与读者的距离,也是浙江音乐学院和浙江图书馆共同实现社会效益、学术效益与教育价值统一的具体实践,进一步实现了高校艺术教育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深度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