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报道 | 千年绝响踏跷来:宁海平调非遗分享会亮相蝴蝶剧场
发布时间: 2025-09-03        来源:浙江图书馆              点击量:14        

2025 年 8 月 30 日 下午,杭州蝴蝶剧场黑匣子剧场内气氛热烈,由百越蝴蝶剧场【台上一分钟】互动工坊与浙江图书馆【文澜艺韵】联合主办的 “宁海平调 —— 不平常的腔调” 分享会如期举行。观众们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海平调的近距离对话,在金桂奖得主吕娅娜与越剧名家黄依群的精彩分享中,揭开了这门 400 年古老剧种的神秘面纱。

 

 

活动伊始,在主持人的问题中,宁海县平调艺术传承中心主任吕娅娜开始讲述她与宁海平调的结缘之路,她透露在传习平调中的诸多不易:“在我们宁海,越剧与平调不分家,我爱越剧,但宁海平调需要我。尽管我出身越剧,但作为后辈,作为新一代的平调艺术中心主任,让更多的人看到平调、了解平调,是我肩上的责任。两者的区别在于越剧更重抒情,唱腔柔美;平调更质朴,剧种音乐极具特点。方言与绝技,也是它非常有辨识度的存在。相互影响的话,越剧的细腻帮助我丰富平调角色的情感表达,而平调的爆发力则拓宽了我的表演维度。”

学习宁海平调的困难与挑战是这个剧种除了保留下来的一些曲牌、老剧本之外,几乎没有影像、唱段资料。除了耍牙是一直有老师在一代一代传承,其他都是断档的状态。演员很少有可以学习和模仿的资料。为克服困难,传习者们只能把老艺人的念白录下来,注上音标,模仿其方言发音。

吕娅娜还分享了在学习这些水袖功、跷功、担子功这些绝活时的心得:所有的技巧与绝活,练到最后都是要为人物角色服务的,而不单单是一种技术技巧的展现。 但是当全部技巧都在一个戏里出现,还要能做到不炫技,这对演员来说是最高的要求,需要演员一心多用去平衡它。她现场演唱《擂鼓战金山》中梁红玉的唱段,也强调非遗传承应在保留核心技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一级导演黄依群则从跨剧种视角,分享了传统戏曲的守正创新之道。这位曾获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员奖的吕派传承人指出:“宁海平调‘一唱众帮、锣鼓助节’的唱腔特色,与越剧的抒情性虽异曲同工,但更需在当代语境中寻找新表达。”

 

 

分享会中还邀请到了两位平调中心“耍牙”非遗传承人现场表演,他们在即将上演的《倚楼观戏》专场中分别饰演龙的九子鸱吻和五子狻猊,团队突破性地将这两种神兽形象转化为戏曲角色,将传统耍牙的 "咬、舔、吞、吐" 四式与神兽的性格特征深度结合,让它们以串场者身份贯穿元宵灯会、端午裹粽、重阳傩舞、冬至耍牙四个节气场景。这种创新不仅保留了神兽的文化寓意,更通过戏剧化处理赋予其叙事功能,成为展现宁海民俗的移动文化符号。

 

 

分享会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了国家级非遗的魅力,也深度预告了 8 月 31 日 “倚楼观戏” 吕娅娜平・越艺术专场中四折经典作品的精彩看点。正如黄依群所言:“这些‘不平常的腔调’,正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生动注脚。”

 
关注我们
-->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