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革命与战争交汇激荡的旋律中,面对群强环伺而引发的深刻憾摇,中国无数的有志青年,怀着理想与信仰,投身救亡图存的浪潮。
徐永煐即是其中之一:清华毕业后,于1925年留学美国,1927年加入美国共产党,是美国共产党中央中国局的主要创始人。1946年回国后直接投身中国革命,解放后担纲《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的翻译工作 ,推动中国的国际形象。但因其从事的革命活动在当时是秘密的,他又过世较早,以至于近年来,随着资料的逐渐解密,人们才逐渐了解到他的工作情况,这不得不说是历史的遗憾。
2025年6月28日第104个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来临之际,浙江图书馆典藏之美系列讲座邀请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诸子研究院驻院研究员苏晓涵博士,作“跨越太平洋:红色学人徐永煐的革命奋斗”主题讲座。现场有近30位读者参与。
本次讲座以太平洋学会的共产党学人徐永煐为研究对象,以“寻路:清华园中多英豪”“赶路:环球同此凉热”“筑路:主持英译《毛泽东选集》与对外文化传播”三大篇章,通过翔实的文献资料,展现了一位青葱少年在革命实践中逐渐成长为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短暂而伟大的一生。
主讲老师: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苏晓涵博士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提升国际形象,加强对外宣传,《毛泽东选集》先后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面向全世界发行,这些外文版本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英译本。而徐永煐的革命成就中,主持《毛泽东选集》英译本也是其浓墨重彩的一笔。
讲座着重介绍了徐永煐英语翻译的精妙和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并通过英译校勘会旁听者张澍智的一次回忆,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翻译的情形。
时光荏苒,当年可谓动用了举国之力的毛选英译工作以及徐永煐等学人们奋斗的革命青春已渐渐隐入历史。
讲座结束后,有读者盛赞苏晓涵老师的讲座内容,感慨道:尊重历史,首先是对历史开展认真研究,其次才是传承。
今天,我们身处和平年代,许多人没有经历战争年代的打磨,但这份红色血脉永远流淌在我们身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