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2日下午两点,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史研究所所长薛龙春老师主讲的以《十八世纪以后的东亚书法》为主题的“亚洲文明”系列讲座第九讲,在浙江图书馆之江馆二楼报告厅成功举办。
本讲座阐述了18世纪以后,碑学的观念、资源与技巧由中国传播到了朝鲜半岛与日本的过程,及与中国不尽相同的表现与走向。这一流转的过程,也是东亚地区书法观念与形式不断互动、变异与丰富的过程。
18世纪以后,籍由金石学的昌盛,唐以前金石文字的趣味得到深入发掘,碑学在中国士人阶层中开始受到广泛的支持。此时期,朝鲜使团中的赵三秀、朴齐家、金正喜等随团来到中国,与身在京师的高官学者有广泛的交流,尤其是金正喜,他从翁方纲和阮元这里接触到金石学与碑学的主张,将两汉隶书与北朝碑刻作为主要的努力方向。一方面他在观念上深受中国学者的启发,另一方面也发展出以“怪”为面目的异样书风。
通过薛老师的分享,让我们了解到了文字的不同于往常所见的,不同于往日所知的那些表现形式,但却有着同样的表达含义,有趣的表现形式,也许并不能用所谓美丑来表达,更多是种趣味。让我们期待下一期的“亚洲文明”系列的主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