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荒野湖山到黉宫胜地——民国时期的武汉大学校园设计与营建
发布时间: 2019-10-07        来源:阅读推广部              点击量:268        
       2019年10月7日,浙江图书馆一楼文澜厅,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访问学者、江汉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刘文祥老师受邀为大家讲解民国时期的武汉大学校园设计与营建。
刘文祥老师先讲了近代中国建筑的大时代背景。近代中国馆受列强入侵,在建筑上的表现就是建筑呈现西式风格。这在当时遭到了中国人的抵制,义和团曾经炸过外国人修建的天主教堂。这些反抗引起了外国人的思考,他们意识到要受到中国人的认同就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于是一股中式复古风格就此产生。
 
 
       随后老师介绍了开尔斯,这位和武汉大学建成有重要关系的美国籍建筑师。他毕业于麻省理工,从小家境优渥,接收过良好的教育。刘文祥老师给大家介绍了开尔斯的第一所大学的整体环境方位,认为最后武汉大学的选址跟这个有一定的联系。除了开尔斯,刘老师还介绍了其他的几位和武汉大学的建造有关几位建筑师:茂飞、沈祝三、李锦沛等。让我们知道武汉大学的建成是凝结好好几位建筑师的心血。
 
 
       武汉大学的建成可以说是很不容易,从一开始的选址就历经了好几个月,并且否定了好几个方案,最后定在了珞珈山。但是在买下地皮后,让居民搬迁又成了问题,最后还是在当时校长向上级请求帮助下才得以解决。因为当时的设计师在设计武汉大学的同时也在设计南京中山陵的图纸,所以武汉大学的建筑有很多中山陵建筑的影子。由于当时的建筑实际施工者和建筑师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语言上的沟通障碍,导致设计师的图纸在实际的施工中发生了一些走样。如设计师原本是想在一些房檐上放一些类似祥云的图案,结果到了施工者手里就变成了一排的小狗;设计师原本设计的房子的屋檐都是北方的平角,结果到了施工者手里变成了翘角......这也就导致了武汉大学同一个建筑群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且因为建筑周期长达7、8年之久,所以设计师自身的风格也产生了一些变化。从前期的注重外形到后期的注重房屋的实用性。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武汉大学,是有各种各样的因素促成的。
 
 
       大家都被刘老师有趣的内容深深的吸引,讲座在刘老师向的观众互动中结束:关于开尔斯的、关于武汉大学具体建筑物的、武汉大学选址有没有根据一定的风水学的。讲座在观众的一阵热烈的掌声中结束,相信在听完刘文祥老师的讲座后,大家对武汉大学的建筑有了更加深刻且不同的想法。
 
 
关注我们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