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的叙述——《群山之巅》等作品赏析”
发布时间: 2019-08-24 来源:阅读推广部
点击量:224
2019年8月24日上午九点半,省作协散文委员会委员,张亦辉老师的讲座 “迟子建的叙述——《群山之巅》等作品赏析” 于一楼文澜演讲厅准时开讲。
张亦辉老师开场就同读者听众互动,并自嘲道听众不如往日多,诙谐地表示:这说明了迟子建的读者群是有特定范围的,否则迟子建就不是迟子建了,气氛由此变得非常愉快。张亦辉老师随即趁热打铁,介绍了迟子建的生平,并指出一个作家的经历和所处的状态会对其作品的风格和语言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而迟子建生长于“东北”、“森林”、“寒冷”的环境,但她的风格始终以寒冷中的温暖、美好、温情为主流,著名作家王安忆则评论说:迟子建好像天生知道什么东西应该写进小说。她最不容易的是一直用这种美好的温情的眼光看待人、事、物、世界。这种特点是独一无二的,张亦辉老师对这种独特性概括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更养一方作家“。
总体概括介绍了迟子建的叙述和语言的特色之后,张亦辉老师通过分享《清水洗尘》、《采浆果的人》、《雾月牛栏》、《群山之巅》等作品中的一些段落和语句,来展开分析其中的奥妙,在座的读者听众无不如痴如醉。张亦辉老师在讲座中还表示迟子建的小说在结构上随物赋形,没有刻意、明显可见的形迹,语言和叙述上则经常越轨、不合常理却又分外贴切、准确,同时又真挚而富有诗意。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故也。 迟子建的作品极为贴近合乎自然,这便是其魅力所在。此讲座对于有兴趣于写作和阅读小说的人,将大有裨益。最后由于时间限制,不能继续多分享,听众们均表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文案:王岩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