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共振-----《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中国接受史
发布时间: 2018-10-23        来源:浙江图书馆              点击量:274        
 
        9月22日下午的“文澜讲坛”还未开场,浙江图书馆集体视听室就满满地坐进了听众,这一期的主题是“灵魂的共振”,由杭州师范大学二级教授,系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学者,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张直心老师讲解“《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中国接受史”。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法国文学巨匠罗曼•罗兰的作品,获得1915年的诺贝尔文学获奖。它不止是一部小说,而是人类一部伟大的史诗。它所描绘歌咏的不是人类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内界的战绩。他是千万生灵的一面镜子,是古今中外英雄圣哲的一部历险记,是贝多芬式的一曲大交响乐。也有人说这本书的主人物约翰•克利斯朵夫,其实是大音乐家贝多芬的自传。对此罗曼•罗兰自己从未评说过。这本书是讲述一个热爱音乐的孩子怎样历经磨难,成为一个音乐大师的故事,是一部经典励志作品。每一个热爱并从事于艺术的人,都必然经过像克利斯朵夫一样的磨难,每一个读此书的读者,都必然受到其中的启发。
        张直心教授从不同角度解读了《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中国接受史,从王元化到傅雷,无论你是否读过此书,都对有关《约翰•克利斯朵夫》及傅雷先生的故事产生了极大兴趣。
        张老师讲解道,八十年代,杨绛在为傅雷译著撰序时如是回忆,抗日战争末期那段灰黯的日子里,钟书常与她及朋友们一起,“聚在傅雷家朴素幽雅的客厅里各抒己见,也好比开开窗子,通通空气,破一破日常生活里的沉闷苦恼。”貌作寻常的话语与喻象中,却不难使我们联想起傅雷译著中那极其不寻常的表达与意象:“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以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能够想见,其中不仅有《贝多芬传》中的贝多芬,还有傅雷用心译介、呼之欲出的精神英雄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身影。
        讲座中,张老师用大量的文学资料来帮助大家理解相关文学作品,并结合图片加深印象,并分享了今年恰逢傅雷诞辰110周年举办的“那些年我们读过的傅雷译著”主题朗诵会的场景,也极大引发了现场读者的共鸣,是名副其实的“灵魂的共振”。
 
 
关注我们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