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孩子的想象力“艺启画话”
发布时间: 2018-02-05        来源:读者活动推广部              点击量:251        

        正逢立春之时,浙江图书馆文澜演讲厅举行的沙龙也恰到好处的与处在人类春天的儿童有关。由柏林艺术大学美术学硕士邱涛老师主讲,基于美术教师子女绘画启蒙案例的展示与研究引来了不少读者。

       首先,邱老师从当前儿童绘画教学中存在的两个大问题引入,“谁在画?”表面上是孩子在画,事实上在老师与家长的封闭式引导下,绘画的却是老师与家长。“谁在教?”而老师则是之前好的作品,被拿来要求学习或临摹。也由此介绍了当下儿童绘画教学中的四个套路与变化“临摹”、“变化”、“添加”、“创新”。邱老师对抹杀孩子天性,一味地根据自己的爱好,世俗的“好”来评判,对教导孩子作画的行为进行了否定,赢得了大家的频频点头。

       接着,他介绍了自己身边美术教师也包括自己对孩子的艺术启蒙,与其说是“教”,不如说是“玩”。让女儿拿绿色的笔画叶子,自己拿红色的笔画虫子吃掉叶子,画了不少后女儿问:“你不会饱吗?”于是画面上出现了一条条掉下来的红线…这样一幅不经过解释让人云里雾里的涂鸦,也被放在展览上——这也许便是艺术启蒙的意义,让孩童在与父母的玩乐中学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我把我女儿的画发在朋友圈上,艺术教授问我准备怎么教女儿,我说不敢教啊,他说这就对了!”现场因邱老师的话爆发出笑声,讲台上的邱老师也一脸身为父亲的自豪。

       此后的案例都各不相同,有酷爱用极简的笔画勾线的,有画出一个动物再画出它的成长的,也有想像出自己有一个妹妹还藏着一个小熊的…但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却是相同的,他们都有丰富的并被父母呵护着的想象力与表达欲。他们不因为画在天上飞的鱼而被批评,不因为把水画成黑色而被责怪,他们被温柔地包容着甚至佩服着。随后,邱老师展示了上一次展他们进行的活动——在一张巨大的白纸上一起作画,一起展示。昨天,他们还一起把自己的画布置在展厅,只要在一个框里,可以随心所欲地摆放。在邱老师的心中,那个框便是这个社会,而我们要让孩子在不越过社会底线的情况下尽情释放天性与想象。

       最后就是提问环节了。孩子家长,培训机构老师,美术教师…听众们都争相提问,而邱老师也认真地给出建议。在热烈的掌声中,沙龙落下帷幕。

       “这个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也改变了以前的一些看法,我以后也会努力让孩子在想象的世界驰骋。”一位家长如是说。

 

 
关注我们
-->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