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社会处于剧变时期,人们的道德观念不断地受到社会变革产生的冲击。在新的道德体系还未完全建立时,社会矛盾不时有激化的表现。随着一个又一个与道德相关事件的曝光,道德困境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担忧。11月23日下午,第644期文澜讲坛邀请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张鹂副教授,为近350名听众讲解“道德之困 如何破局”。
张鹂老师虽是电影学博士,但她在攻读博士期间,借助大数据研究方法,从研究中获得了关于哲学的观照,并形成了与自然科学相对应的理论体系。讲座当天,张老师着一身黑底带花唐装入场,显得庄重而大方。刚开讲,张老师那字正腔圆、音色优美的专业声音立刻吸引了听众们,不少晚到的听众忙找位就座,生怕错过了讲座。
讲座中,张老师向大家讲了6个故事:死亡体验课程、灵魂落在了后面、被崇拜的异乡客、小麻雀和红襟鸟、一张牛皮圈住的地和数字点唱机竞猜。从每一个故事中,张老师先分析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并将这个启示带入我们现实生活中,从而引出当面对道德问题时,我们所应用的道德法则。如“小麻雀和红襟鸟”,讲的是上世纪30年代,英国送奶公司送到订户门口的牛奶,既不用盖子也不封口。因此,麻雀和红襟鸟可以很容易地喝到凝固在奶瓶上层的奶油皮。后来,牛奶公司把奶瓶口用锡箔纸封起来,以防鸟儿偷食。没想到,经过20年之后,英国的麻雀竟然都学会了用嘴把奶瓶的锡箔纸啄开,继续吃它们喜爱的奶油皮。而红襟鸟却一直没学会用这种方法,它们也就没有美味的奶油皮可吃了。张老师在解析这个故事中说明,麻雀因为是群居动物,只要有一只麻雀发现可用嘴啄开锡箔纸,那就会有越来越多的麻雀知道这个方法。而红襟鸟是独居动物,即便有一只红襟鸟发现了,也不会告诉别的同类。在现实生活中,人类就如同麻雀一样,喜欢聚集在一起。整个人类进步史就是联结的历史,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越联结越强大,越强大越联结。应用于精神层面中,人心总是向善的,故整个社会道德体系总是向着真善美发展的,而人类的真善美也是倾向联结的。张老师在讲座最后建议大家,人应当遵循道德,应当做大人生的格局。老人摔倒了,至少可以做一个见证者,而不是漠视。要把积极的心态放到最大,照亮我们的人生格局,个人的一小步,就是社会的一大步。
2个小时的讲座结束后,不少听众意犹未尽,聚集在一起探讨。听众们觉得,张鹂老师不仅人美声甜,而且还是位颇有哲学头脑的气质型学者。通过对自然现象规律的研究思考,竟能与道德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不少观点是第一次听到,深受启发。同时,大家还希望文澜讲坛今后多办类似讲道德方面的讲座,将更多的正能量带给听众。
张鹂老师为文澜讲坛题词
张老师在讲座中
现场听众认真听讲
浙江图书馆读者活动推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