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满满!浙江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 新闻发布会回答了这些问题
发布时间:2024-09-03        来源:浙江图书馆        点击量:11

8月24日上午,中共浙江省委召开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新闻发布会。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财办主任朱卫江,省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金晓明,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杜旭亮出席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浙江省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备受各方瞩目。请介绍一下这些年浙江改革的特点?

  金晓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浙江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改革攻坚,累计获批国家改革试点600多项,有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回顾这些年来浙江改革的历程和实践,有6个鲜明的特点: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每次作出关于改革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浙江都第一时间学习传达、贯彻落实。始终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领,将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作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基本路径,深化“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进一步守护好、传承好习近平总书记留给浙江的宝贵财富,持续擦亮“千万工程”、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等改革“金名片”。

  坚持以全局性重大改革为总抓手。树立系统观念,处理好继承和发展、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先后推出“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数字化改革、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等全局性重大改革,持续打好规范权力运行、强化数字赋能、提升行政效能、激发市场活力的“组合拳”。特别是去年在全省域率先探索实施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作为“一号改革工程”牵引性抓手,集成推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政策计算器、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等改革举措,推动浙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将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完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构建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比如,“两个健康”集成改革为全国先行示范,全国唯一的省域公平竞争先行先试改革在浙江落地实施,自贸试验区率先实现赋权扩区,义乌国际贸易改革试点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成果,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深化完善,世界一流强港改革有力提升宁波舟山港的核心竞争力,国企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契机,围绕缩小“三大差距”,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推出“扩中提低”、“民呼我为”、共富工坊、“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等改革举措,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

  坚持以破解问题、实战实效为工作导向。紧紧围绕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常态化开展改革需求分析,推动改革需求转化为改革项目。比如,以高能级科创平台体制机制改革壮大战略科技力量;以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现象;以公权力大数据监督改革构建整改问题、完善制度、促进治理的工作闭环。

  坚持以建强改革工作体系为有力支撑。定期召开省委深改委会议,构建深改委牵头抓总、改革办统筹协调、专项小组分领域负责、牵头单位组织实施的改革工作体系,完善“系统谋划—推进实施—督察问效—考评推广”的全程贯通、全链闭环的工作机制,有力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那么浙江作为改革开放先行省,对新一轮改革是怎么考虑的?新征程上,浙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布局和整体谋划是什么?

朱卫江:浙江是吃“改革饭”、走“开放路”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敢闯敢干是浙江人最鲜明的标识,也是浙江发展到今天的重要动力源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八战略”实施20多年来,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形成了体制机制的先发优势,也实现了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的历史性跨越。踏上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浙江既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操其要于上”,科学整体地做好省域层面的改革顶层设计,又要“分其详于下”,谋实落实各项改革举措,增强改革整体效能。具体把握3个方面:

增强“使命感”,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制定改革路线图。这次全会,把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一体贯通起来,与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一体贯通起来,紧紧围绕新征程上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新定位新使命,谋划推动改革发展再突破、再提升、再上新台阶,制定出台《实施意见》,对新一轮改革作出总体谋划和系统部署,体现了全量落实、全面改革的要求。《实施意见》共13个部分、56条,分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总论,主要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浙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攻坚性改革等。第二板块是分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部署经济、民主法治、文化、社会、生态、安全等各领域各方面改革。第三板块主要是加强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组织领导等。

明确“突破口”,紧扣事关浙江长远发展的关键领域精准发力。当前,浙江发展已经进入了又一个爬坡过坎的关键期,面临着高质量发展新的“成长烦恼”。要解决这些“成长烦恼”,关键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撕开口子、放大成效,不断形成滚雪球效应。

一是聚焦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比如,围绕补齐科技创新短板,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加快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及“卡脖子”技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着力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的浙江路径。又比如,围绕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是浙江的“金名片”,着力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持续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建立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努力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再比如,围绕完善优势互补的省域经济格局,加快建设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着力唱好杭甬“双城记”、打造“全省第三极”,构建以都市圈为依托、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

二是聚焦解决制约高品质生活的热点焦点问题。比如,围绕缩小“三大差距”,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大力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再比如,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持续创新生育、养育支持政策和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着力构建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三是聚焦解决制约高水平安全的盲点弱点问题。比如,围绕完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扎实推进基层应急消防体系建设,健全风险闭环管控机制,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防控体系,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四是聚焦解决制约高效能治理的痛点难点问题。比如,围绕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突出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

  浓厚“实干味”,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地见效。将切实加强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建立改革落实机制和改革清单,建立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估体系,以一个个具体举措落实党中央的大战略,以一个个具体抓手落实党中央的大决策,以一个个具体行动落实党中央的大部署,增强改革韧性、提高改革本领,确保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也将进一步完善基层、企业、群众参与重大改革机制,最大限度调动和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形成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良好氛围,在全省汇聚起拥护改革、支持改革的强大合力。

 

  问:当前新质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新赛道。作为经济大省,浙江省接下来如何发展好新质生产力?如何跑好这条新赛道?

  杜旭亮: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浙江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始终坚持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核心,一方面,狠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另一方面,看准机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今年1-7月,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5%、7.5%、7.3%;上半年人工智能产业增加值增长6.4%。

落实好省委全会提出的“跑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部署要求,总体思路上需要把握四句话16个字:一是融入大局。主动对接融入国家布局,立足全国统一大市场,找准浙江优势和跑道,争取有利地位和政策支持。二是优化生态。坚持“根植科技”“聚力产业”,推动政府侧和市场侧共同发力。紧盯新产业新技术新场景,同时强化资源整合和政策供给。三是融合推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和“三支队伍”建设。深化推进“四链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产业链精准匹配资金链人才链。四是保持定力。立足“国家所需、浙江所能、未来所向”,看准机会加快新兴产业有序发展。培育“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耐心资本。

下一步将从3个方面具体来抓:

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打造若干个万亿级和五千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到2027年,“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规上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2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8%。比如,集成电路方面,抢占好高端芯片设计、先进封测、化合物半导体等三个产业赛道。又比如,人工智能方面,推进人工智能与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加速融合。

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抓好“未来交通网络”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新赛道。打造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发展高地,完善低空产业生态。优化算力设施布局,推进首批5个万卡级算力中心集群集中布局,同时加快新建改造首批50个边缘算力节点,力争到2027年算力规模进入全国前列。

  培育更多创新型科技型企业。既要“顶天立地”,培育更多上市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科技领军企业;也要“铺天盖地”,到2027年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双倍增”。

 

  问:在刚才的发布当中有提到,省委全会《实施意见》提出了14项的攻坚性改革。这些重大改革前期是怎样谋划的?同时,提出这些重大改革是基于怎样的一个考虑?

  金晓明:牵一发动全身攻坚性改革的研究谋划工作是在省委领导下进行的。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开展调查研究,省四套班子领导领衔了39项涉及改革的重点课题。三中全会召开以后,省委深改委第一时间召开会议,对改革谋划工作进行部署。全省上下认真抓好落实,对照三中全会《决定》,全量梳理浙江贯彻落实的具体改革项目,初步提出了380多项。在这380多项改革项目“总盘子”基础上,谋划提出14项牵一发动全身的攻坚性改革,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考虑:

在布局上,更加突出系统全面。这些攻坚性改革,是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框架下,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大场景,围绕“再突破、再提升、再上新台阶”“实现更充分、更全面、更先进、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奋斗目标,所确定的浙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重点。这些改革中,有的是对已有改革的持续深化,体现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包括数字经济创新提质、“地瓜经济”提能升级、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绿色低碳集成改革、新时代“千万工程”“山海协作工程”等;有的是根据三中全会精神新推出的改革,体现全面对标、探路先行,包括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构建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治理体系等。  

在作用上,更加突出抓纲带目。这些攻坚性改革,聚焦国家所需、浙江所能、群众所盼,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项目体系中处于重中之重地位,起到抓纲带目、牵引撬动的作用。比如,“着眼于提升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新自觉,在强化政治引领机制上攻坚突破”,核心就是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贯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各方面,进一步完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闭环落实机制,全面提高党对改革工作的领导水平,确保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浙江见行动见实效”。

  在内容上,更加突出多跨协同。这些攻坚性改革,都涉及多个领域、多个系统、多个部门,需要打破条块分割、强化多方协同、形成工作合力。比如,“着眼于打造全面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生态,在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上攻坚突破”,就需要强化教育科技人才的政策联动、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在相互支持配合中提升浙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问:浙江的民营经济非常地活跃,但是在日常的采访当中也有企业反映,受到了国内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也在随之增加。如何推动浙江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下一步会有哪些举措?

  杜旭亮:浙江是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有句话讲“民营经济强则浙江经济强”。去年,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60%以上的生产总值、7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外贸出口、8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和90%以上的市场经营主体。去年浙江出台了“民营经济32条”,受到了企业的广泛好评;新一轮机构改革,省委专门批准了在省发展改革委组建民营经济发展局,就是为了更好统筹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全会以后,易炼红书记首站走访浙商总会,面向企业家代表宣讲全会精神,强调要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把浙商这张金名片擦得更亮。这次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打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下一步,将以更大力度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具体来说是做到“四个坚持”:  

坚持政策发力。全面落实“民营经济32条”,确保“3个70%”“7个不准”不折不扣落地。落实省政府刚刚出台的规范招标投标市场政策意见,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招投标活动,进一步破除“玻璃门”“隐形门”“弹簧门”。动态完善民营经济“1+N”政策体系,同时指导意见、操作指南要让企业清清楚楚看得懂、得实惠,拓宽民营企业发展空间。

坚持投资驱动。将拓展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同时围绕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每年向社会资本推介重点项目100个以上。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积极帮助民营企业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打造若干民间资本参股核电、风电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典型。

坚持助企解难。将常态化建立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及时了解民营企业需求困难,充分倾听意见建议,切实为企业解决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同时聚焦市场准入壁垒、融资难融资贵、民营企业信用综合评价等方面,迭代一批针对性强的新政策新举措。

  坚持环境优化。推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涉民营企业产权强制性措施,最大限度依法减少侦查办案对正常办公和合法生产经营的影响。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化知识产权全链条集成改革。同时,将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舆论环境和时代氛围,依法打击蓄意炒作、造谣抹黑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等行为。

 

  问:当前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方面,包括城乡、地区、人群等之间还有一定的差异。那如何通过深化改革来缩小差距,浙江又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杜旭亮:基本公共服务关乎民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提出“着眼于开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境界,在构建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上攻坚突破”的改革要求。

近两年来,浙江大力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着力优布局、提质量、守底线,积极支持舟山全市域开展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先行探索创新一体化均衡化供给的新模式。浙江是经济大省、人口流入大省,去年浙江常住人口达到6627万人,净增50万人。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去年城镇化率达到74.2%,“十四五”前三年年均增加0.7个百分点左右。但随着新时期浙江发展阶段,居民对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领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城乡、区域、群体间还存在着一些不平衡问题。  下一步,如何缩小各方面差距,核心就是落实省委全会提出的“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将围绕人口总量、结构、分布和素质变化,加强人口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组织编制人口高质量发展中长期规划,建立人口战略目标管理应用系统,加强人口变动监测和趋势评估。在此基础上,做好“保基本”和“提品质”两篇文章:

“保基本”就是聚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总结舟山、淳安、龙游、景宁试点经验,开展省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迭代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组织编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十五五”规划》,兜住民生保障底线。同时,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继续实施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

  “提品质”就是聚焦人民对品质生活的向往,优化高等教育、卫生医疗、文化体育等规划布局。将继续实施好高水平大学建设“双一流196工程”和高校基础设施提质工程。组织编制浙江优质医学医疗资源布局规划,完善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等布局。创新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实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工程。组织实施“智慧流动医院”巡回诊疗车等一批小切口、惠民生的关键民生实事项目。

 

  问:这次全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举措,抓改革落实的任务十分繁重。省委改革办作为全省改革攻坚的牵头单位,下一步将怎样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落实呢?

  金晓明:三中全会《决定》、省委全会《实施意见》都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钉钉子精神之于改革,就是要扭住关键、瞄准目标、精准发力,盯着抓、反复抓,直至抓出成效。下一步,省委改革办将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会同省级各改革专项小组和各地各部门,以钉钉子精神抓好三中全会和省委全会改革部署要求的一体贯彻落实。具体在4方面聚焦发力:

编制项目清单。《实施意见》发布后,将会同省级有关单位,逐条细化分解、编制改革项目清单,科学制定改革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明确主要目标、改革举措、时限要求、责任单位等,确保各项改革落到位、做细致、见实效。 

加强跟踪督促。融改革督察于日常,强化督帮一体、督调结合、督服联动,对各项改革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及时协调解决改革推进中的问题。对一些利益关系复杂、推进难度大的改革,建立强有力的协调推进机制,确保打赢攻坚战、啃下硬骨头。

强化考核评价。评价改革成效好不好,关键要看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将在省委综合考核的大框架下,按照为基层减负的要求,优化改革工作考核细则,完善重大改革评价体系,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拓宽群众参与渠道,更好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干、以评促建、以评促优。

  注重总结推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挖掘各地各部门的典型经验做法,通过改革突破奖、“浙里改”简报、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加强复制推广,推动“一地创新、全省共享”,营造比学赶超、你追我干的浓厚氛围。

 

(来源:今日浙江)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