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书评会会员来到位于孤山的西泠印社,开展了本年度第一场书评会活动。
今年的书评会活动不同以往,主要以走读西湖、追寻本土文化为主,因此选取了印学作为第一个“落脚点”。中国的印学源远流长,始于先秦,盛于秦汉。在杭州西湖西泠桥畔,印学文化摇曳生姿,是众多文人墨客云集之地,自然让书评会众多会员产生了向往。
在印学博物馆讲解员小陈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参观了历代玺印厅、流派艺术厅、印学厅、印材厅、西泠印社社史厅、印廊等。秦代的封泥据说是印泥的起源,在玺印厅我们看到了两枚封泥真迹,上面隐约还有着绳索的痕迹。明清以后印学流派纷呈,皖、浙两派独领风骚,其中清朝中期皖派大家邓石如的两方印章—“江流有声
断岸千尺”及一方五面印都为一级文物。近代的如齐白石,他的印章落笔粗犷,与他的画风格迥异。在场的许多会员都曾有过刻印的经历,谈到具体落笔又不免引起热烈讨论。比如哪种材质刻出来的东西比较细腻,哪种材质能体现出硬朗的风格,单刀刻、双刀刻技法的要旨等等,谈得不亦乐乎。
下午,会员们来到我馆古籍部参观,由古籍部的丁红和沙文婷介绍书库、青白山居和碑林。古老的一砖一瓦,在口耳相传的历史中都变得鲜活起来。
最后,会员们选一草坪席地而坐,谈观后感、谈诗、谈印。在最后一位会员的诗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中,我们仿佛也置身于浩淼的历史,或喜或悲,沉浸在历史的角落深处……
参观西泠印社印学博物馆
恋恋不舍,回味之前的所观所感
参观古籍部馆舍、碑林
合影
最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