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下午,《嘉业藏书楼》画册首发式暨嘉业藏书楼八十周年座谈会在浙江图书馆隆重举行。参加本次纪念活动的有来自省文化厅的领导和全国图书馆界的专家、学者。
《嘉业藏书楼》画册首发式由省文化厅副厅长金庚初主持,浙江图书馆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性忠同志介绍了《嘉业藏书楼》画册的编撰过程。为了纪念嘉业藏书楼建成八十周年,浙江图书馆专门编辑出版了本画册,省文化厅领导对此事非常重视,杨建新厅长专门为画册作序,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题写了书名。在编辑时,编撰专家注重资料的挖掘,力求新意。比如收入画册中的一些民国初年的旧照片,非常珍贵,也有史料价值,是这次新发现的;对刘承干的藏书印,过去有研究者作过收集,不过二十多方,收入画册的则有近六十方,是编撰的专家翻阅了众多嘉业藏书楼遗留的藏书,从中疏理出来的;顾廷龙、郭仲选、谭建丞、朱恒等先生题赠嘉业藏书楼的书画,过去也少为人知。
座谈会上,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发表重要讲话。浙江图书馆事业发展研究所所长林祖藻同志汇报了八十年来嘉业藏书楼历史及发展保护情况,嘉业藏书楼管理部主任郑兴宝同志介绍藏书楼目前运作情况。专家、学者各抒己见。
中国是世界上最爱读书和藏书的国家之一,延绵数千年的藏书文化是我们堪为珍视的传统文化。春秋战国以来,私家藏书与官藏并驾齐驱,成为中华文化保存和传播的两大重要渠道,特别是出现雕版印刷以后,书籍开始普及,私家藏书有了重要物质和技术的支撑,宋代私家藏书已很繁荣,明清则达鼎盛时期。藏书楼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藏书楼的规模、历史和功绩在世界文明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据史料记载,中华大地曾有过成千上万的藏书楼,随着岁月变迁,世事沧桑,保存至今的藏书楼却寥寥可数,而嘉业藏书楼就是其中珍贵的一处。
嘉业堂藏书楼位于南浔镇南西街万古桥西,与江南名园小莲庄眦邻。创始人刘承干,自幼第一嗜好就是读书、买书、校书、写书、藏书。正式开始藏书在1910年,年二十八岁的刘承干投身于文化事业,开始了藏书家的生涯。刘承干因清朝溥仪皇帝题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和赏赐“抗心希古”匾额,故命藏书楼为嘉业堂。刘氏藏书以宋版四史最为珍贵,号称镇库之宝。同时,刘承干不但藏书,而且还自己雕版刻书。刘承干刻书态度严谨,每一部刊印前,他都请著名学者校对,然后再开印。印成后,再校订。嘉业堂所刊之书,以精美典雅著称于世。1951年,刘承干致信浙江省图书馆:“愿将藏书楼与四周并藏书、书版连同各项设备等,悉以捐献与贵馆永久保存”。从此,藏书楼成为浙江省图书馆的一部分。
藏书文化是民族精神和追求的重要体现,藏书楼建筑是所在地区人文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藏书楼是中华学子的精神家园,它们哺育一代代读书人,传播着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同时对于古代典籍的收藏、保护重任,乃至古文献的研究、校勘、刊布发行等方面,也都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利用和保护藏书楼,弘扬中华优秀藏书文化,应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全社会的共识。
![]() |
12月26日下午,《嘉业藏书楼》画册首发式暨嘉业藏书楼八十周年座谈会在浙江图书馆隆重举行。 |
![]() |
文化厅厅长杨建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
![]() |
文化厅副厅长金庚初主持本次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