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浙江图书馆的百年华诞,也是浙江图书馆新馆正式开馆的日子。请允许我代表浙江图书馆全体同仁,向莅临浙江图书馆建馆一百周年暨新馆正式开馆典礼的文化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市委、市政府及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向远道而来的国内外兄弟图书馆贵宾,向一直以来支持、关心浙江图书馆建设的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
世纪之交,喜逢百年馆庆。在这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的心情难以平静。回顾浙江图书馆走过的百年历程,我们为前人的艰苦创业而感动,我们为浙江图书馆的辉煌历史而自豪!一百年前的今天,杭州几位有识之士凭着近万册藏书、十多种报章,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面向公众开放的杭州藏书楼,这就是浙江图书馆的前身。从此以后,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不断拓展着浙江图书馆的宏伟事业。
即便在那些动荡的年代,浙江图书馆的前人也从未停止过对图书馆事业的追求和奉献。1937年8月,日寇在金山卫登陆,杭州危在旦夕。时任浙江图书馆馆长的陈训慈组织一部分工作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将《文澜阁四库全书》和其他重要图书十万余册抢运至富阳,然后辗转迁徙至永康、丽水、龙泉和青田等地,终于使这批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保全。在流亡过程中,他们每到一地都开展图书借阅服务,面对战火也不忘记履行图书馆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在浙江图书馆的发展史上,象这样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很多。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馆藏珍品,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献身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图书馆工作者。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浙江图书馆的前途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饱经风霜的浙江图书馆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十分关心和支持浙江图书馆的建设,在财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地为浙江图书馆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1998年,总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可藏书 450万册并拥有现代化先进设施的浙江图书馆新馆,终于落成于举世闻名的西子湖畔。经过近二年的试开馆,今天,这座造型典雅、功能先进的现代化新馆正式开馆了!这是浙江省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文化设施,这是浙江图书馆实现跨世纪发展的里程碑!
浙江图书馆确立现代化管理理念,实施网络化、数字化发展方略,全馆职工勤奋工作,以崭新的姿态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以加倍的努力树立浙江图书馆的良好形象,为浙江的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新馆试开馆以来,实行敞开办证、天天办证,到目前为止已发放各类借阅证13.5万张,坚持全年天天开放,从早到晚开放12小时。新馆建成至今共接待读者260多万人次。充分利用展览厅、报告厅等场地举办了200多场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活动。省四套班子负责人参加的《中国浙江论坛》在这里举行,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穆拉德博士、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以及近百位著名专家学者先后应邀来此作精彩报告。我们充分履行公共图书馆传承文明、传播知识、传递信息和开发智力的职能,展示着文化殿堂的浩博内涵和独特魅力。
特别荣幸的是,浙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指导。浙江图书馆新馆建成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丁关根,国家文化部部长孙家正相继前来视察,给我们以亲切关怀和巨大鼓舞。李瑞环同志欣然为浙江图书馆题词:“面向读者,服务四化”。李岚清同志叮嘱我们,“要搞好网络化、数字图书馆建设!”
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也十分关心我馆的建设与发展。省委书记张德江多次视察我馆,为我馆题写了“浙江文明窗口,群众自修大学”的勉励赠言。省长柴松岳为百年馆庆题写:“继文澜伟业,创世纪华章”。最近,把浙江图书馆办成全国一流先进图书馆已纳入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宏伟规划。
浙江图书馆,与世纪同龄;浙江图书馆,与世纪同行!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再过一个多月,我们就要跨入二十一世纪。新的世纪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世界公共图书馆事业飞速发展的态势,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辜负各级领导和广大读者的殷切希望,为加快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步伐,为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