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又是一年中秋夜,那时的你,是想捧着古色古香的诗卷诵读:“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是想要沉浸在莎翁笔下罗密欧与茱莉叶浪漫的月下对白?
抑或,二者兼得?
在东西方文化中,诗和戏剧一直有着隐秘的内在关系,戏剧中的诗性色彩与诗歌中的戏剧因素相互渗透。无论是南北朝时期的《木兰辞》,还是唐代的《长恨歌》,都可以看到诗性和戏剧的完美阐释。而现代话剧更是将叙事与抒情、写实与写意、散文与诗相结合,使剧作弥漫着诗的气息和情调。
剧作家在戏剧结构中引入一首首诗更使剧作语言获得了鲜明的诗化效果,如郭沫若《屈原》中的“橘颂”、“雷电颂”等,当代话剧《琥珀》、《两只狗的生活意见》、《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等都引用了艾吕雅、莱蒙托夫和奥登的诗作名篇。
同样,在西方文化中更是不乏诗和戏剧的美学关系,许多英美的重要诗人如勃朗宁、叶芝、哈代、劳伦斯、庞德等都创作过戏剧独白诗,如勃朗宁的《我的前公爵夫人》就是早期戏剧独白诗的佳作。而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爱的徒劳》中都包含了他所创作的十四行诗的语言。
在传统佳节中秋来临之际,由浙江图书馆、杭州演出公司和杭州市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月亮代表谁——诗与戏剧的距离”,将带着大家在诗歌、戏剧以及茶道和书法的展示中品赏别样的月亮,感受中西文化中诗和戏剧语言的碰撞。
本次活动作为杭州国际戏剧节系列公益活动之一,活动现场将送出杭州国际戏剧节的话剧票若干张哦,不容错过!
活动时间:9月26日18:30
活动地点:文澜书院(孤山路楼外楼旁)
现诚挚邀请各位诗歌爱好者参加此次活动。因场地有限,本次活动仅对外邀请20位报名者。报名电话:0571-87988636
欢迎各位来电咨询!
浙江图书馆读者活动推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