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5日,湖州市图书馆二楼的会议室举行了一次老年读书沙龙。这一天对我们来说,或许是个平常的日子。但是,对一群曾远赴内蒙古的“兵团战士”们来说,意义非凡。
故事要从1969年的6月15日说起,那一天,来自湖州19所中学的354名知识青年离开江南水乡,奔赴内蒙古戈壁沙漠,组成了生产建设兵团。他们怀着理想,满腔热血,“扎根边疆、开发边界、建设边疆、保卫边疆”成为他们心里美丽的蓝图。46年过去了,当年花季雨季的青少年们都进入花甲古稀,他们选择当初赴内蒙兵团47周年纪念日这天,再次相聚,以这种形式纪念那46载的成长历程,并以此表达他们对读书的感怀和感激。
读书沙龙开始后不久,韩炎林老先生(三团八连)跟大家交流了他近年发表的的一篇知青回忆文章,讲述了一段与死亡擦身而过的体验。他说:“别人都赞美额这文章写得好,其实,我只是实事求是的记录了一种刻骨铭心的经历而已。” 强烈的求生欲让他活了下来,现场安静而凝重。陈玲玲女士(三团九连)紧接着又说起了“这一辈子都忘不了的事”,她和战友当年值班戍守时,吃了一顿只有冷馒头的年夜饭,一个小姑娘孤独无助的强烈恐惧,一场在漆黑的沙漠里因思乡激发的嚎啕哭泣,以及给父母写信传达心酸让亲人焦虑痛苦后的悔意。现场,她已经潸然泪下,那种经历岁月之后明白世事的心情,让大家感念至深。
随即,吴匡寰老先生(三团九连)宕开一笔,缓和气氛,说许多人问他是否后悔当年的选择,他很豪迈的回答:“不后悔!”客观而阳光的心态,立刻博得了现场其他老人赞同的掌声。而张蓉女士(三团八连)当即响应:“我觉得,那些岁月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我感到每天都很快乐,现在回忆起来也都是快乐的事情。”她的脸上展现满是乐观和豁达。幻灯片播放着大家年轻时在内蒙古的黑白胶卷照片,背景音乐则是当年独具特色的《兵团战士之歌》、《乌兰布和之歌》等,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感慨着把生命留在了沙漠的人,惊醒留下的人更要珍惜生命。
作为战士里最年轻的孙艺老先生,在结尾做了深刻的总结,他说自己其实真正的学历才小学五年级,而能够胜任后来的职业完全靠的是阅读。戍边,锻炼了强健的体格,而阅读,撑起了沙漠生活的绿洲,给养了贫瘠的岁月。他和其他兵团战士们一起把当年的经历写成了文字,编辑出版了《大漠情》上下两册,让知青生活变成了珍贵的文字资料,并捐赠了一套给湖州市图书馆作为珍藏。
沙龙结束时,老人们互相提醒着,要珍爱亲人,珍惜友谊,关爱自己。晚年生活,最重要的是身体,然后继续用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调养自己的身心健康,珍惜走过的每一步,爱惜当下的每一刻。同时,老人们还提醒后辈,通过阅读经典,理解中华、感受民族,建设自己的心灵家园,即使我们不曾到过那段岁月,阅读也会让我们的生命更加饱满。
这次读书沙龙活动是湖州市“全民读书节”的组成部分,知青篇章可以丰富知青文化,弘扬积极向上的知青精神。今后,湖州市图书馆将继续为各类人群举办阅读沙龙,与大家共同分享精神和文化资源,为全民阅读做出努力!
(湖州市图书馆 吴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