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绍兴素有水乡、桥乡、兰乡、戏曲之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等美称,古籍藏量丰富,地方文化特色鲜明。为了让馆藏古籍和特色文化遗产活起来,从束之高阁到重新焕发光鲜色彩,绍兴图书馆推行部门联动机制,三管齐下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一是组织古籍宣传推广活动,让读者走近古籍。绍兴图书馆馆藏古籍16万册,善本698种3915册。 其中民国前古籍146,265册,民国文献20,000余册。元刻本《诸儒笺解古文真宝》等22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为弘扬传统文化,引导读者了解古籍,培养古籍保护意识,该馆已举办两期大型古籍宣传推广活动。活动通过古籍基础知识展览、修复技术演示、古籍修复现场体验和古籍版本鉴定等环节,不仅通过文字和图片,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古籍基础知识,更是让读者亲身体验古籍修复,并现场进行民间收藏古籍版本鉴定,读者参与积极性高涨。古籍宣传推广活动掀开了古籍神秘莫测的面纱,读者的参与和利用也使古籍重新焕发了生命。
二是加快地方文化数据库建设,实现特色文化数字化保存。绍兴地方文化特色鲜明,文化遗产生动丰富。为了使民间口耳相传的民俗故事世代传承,使书本记载的资料得到具象化呈现,该馆利用馆藏地方文献优势,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推行历史文献部和信息技术部联动机制,共同推出了绍兴地方特色文化系列数据库。特色数据库资源包括古越文化、越州揽胜、绍兴名士、特色文献等四大类18个栏目,将绍兴古桥、戏曲、黄酒、风俗、兰花、书法、祭禹、历代名人、古籍善本、绍兴方志等特色文化遗产以文配图的形式做了形象化呈现,并实现了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永久性保存。
三是成立地方文化专题馆,方便读者利用。绍兴图书馆收藏有多种载体形式的地方文献近万种,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现已建立了鲁迅研究、戏曲、书法、绍兴名士、非物质文化遗产、乡贤捐赠等多个专题。在设立图书专题的基础上,为方便读者参与利用,2011年—2013年,又相继建成开放了绍兴地方文献馆、绍兴书法文献馆和绍兴家谱馆等专题馆。读者除查阅相关资料外,更可将场馆作为展示自己专长的舞台,如在书法文献馆现场挥毫泼墨,在家谱文献馆修订自家族谱等。此外,绍兴图书馆还积极发挥馆藏文献优势,在绍兴市浙东古运河申遗材料的准备过程中,积极查阅并提供相关佐证材料,真正让古籍焕发了生机。
(绍兴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