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期间,海宁市图书馆为营造节日氛围、丰富读者文化生活,开展了第六届中秋灯谜会系列活动。
一是张灯结彩“耀”中秋。9月19—21日,在海宁市图书馆门厅、米谷画廊以及各乡镇分馆布置灯展,张挂走马灯、宫廷灯、动物灯等。同时,在图书馆总馆大厅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灯彩展示”,展览涵盖多个地区的灯彩文化,着重介绍了“硖石灯彩”的起源、发展和传承,把海宁三大文化之“灯文化”展示得细致入微。
二是传承民俗“话”中秋。在总馆和部分分馆同步推出“老底子”灯谜专区,与读者一起回溯童年听过、说过、猜过的“老底子”灯谜。这些灯谜充满方言趣味和传统韵味,不仅深受老年读者的喜爱,也吸引了许多青年读者的目光。“老底子”灯谜自启动征集以来,已累计征集灯谜100余条。图书馆总馆和周王庙分馆分别举办了“中国结”和“丝带花”制作活动,重点介绍了中国结和丝带花的起源、历史,带领读者一边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一边积累民俗知识。马桥分馆别出心裁,结合“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开展了绘本剧表演活动,参与猜谜的读者也纷纷上台,分享自己熟知的中秋文化,从不同角度解读中秋。
三是阖家斗智“猜”中秋。9月19日中秋节当天,采用城乡联动的形式共庆佳节,总馆携手11个乡镇分馆、华丰村级分馆推出“第六届中秋灯谜会”,13个会场全部免费开放,展示灯谜24000余条,吸引读者5774人次。灯谜内容涉及广泛,从传统文化的字谜、成语谜,到中外地理知识、古今人名和网络热词,难度系数不尽相同。单人猜谜充满乐趣,但是阖家共猜更加给力,不少读者都是全家出动,少则两到三人,多则三五成群,一起开动脑筋,真正让猜灯谜成为了家庭团圆活动的大项目。
随着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不断成熟,海宁市图书馆一年一度的中秋灯谜会成为服务城乡居民,丰富节日文化舞台的重要活动之一。灯谜活动之所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是因为在它的背后有着节日文化和民俗活动的传承。而灯谜活动的不断创新,正是传统文化不断与现代文明完美融合,并最终站在时代发展的重要节点大放异彩的重要体现。
总馆对奖处人气高涨
马桥分馆活动现场小读者演绎《嫦娥奔月》
(海宁市图书馆 许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