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华夏阅读论坛”之五—“地方文献建设与乡土文化阅读”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发布时间: 2011-09-15        来源:浙江图书馆              点击量:118        
        8月26日28日,“2011华夏阅读论坛”之五——“地方文献建设与乡土文化阅读”研讨会在海宁市图书馆举行。
        8月27日上午,举行了研讨会开幕式。浙江省文化厅社文处副处长倪巍,浙江图书馆副书记徐洁,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徐雁,海宁市政协原副主席、市旅游协会陈有富,中共海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国华,光明日报主任编辑、《博览群书》杂志主编陈品高,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胡建松,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部王亮(王国维先生曾孙),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秘书长、著名微型小说家凌鼎年,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顾志兴,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秘书长袁逸等领导、专家出席研讨会开幕式。海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书记、局长虞铭华主持开幕式。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图书馆馆长、海宁市各文化站站长及地方文献信息员等近百余名与会代表出席开幕式,并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开幕式上,张国华副部长致辞,倪巍副处长、徐洁副书记发表讲话,对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诚挚地祝贺,并对此次研讨会能进一步推动地方文献工作的深入开展,推广乡土文化阅读表达了良好的祝愿。在随后进行的授匾仪式上,徐雁会长授予海宁市为“华夏书香之乡——书香海昌”荣誉匾额。陈品高主编、胡建松副秘书长分别授予了海宁市桃园小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浙江宏达学校“书香校园”荣誉匾额。
主题交流环节中,海宁市图书馆王丽霞馆长,进行了《海宁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整理和利用的体会》主题交流,分享了海宁市图书馆在推进地方文献工作中的做法和体会。徐雁会长作了《敬惜字纸:地方文献的全面搜集和乡土文化阅读的推广创意》主题讲座,阐释了地方文献的概念,旁征博引地指出如何征集地方文献以及通过地方文献促进乡土文化阅读的开展。
        8月27日下午,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图书馆馆长围绕“地方文献建设与乡土文化阅读”开展专题研讨,研讨会由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徐雁会长主持。研讨会在铁琴铜剑楼纪念馆钱惠良向海宁市图书馆赠送地方文献资料中,拉开了的序幕。随后,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部王亮、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顾志兴、海宁市盐官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张镇西、中国近现代出版博物馆上官消波、慈溪市上林书社童银舫和励双杰、海宁市图书馆《水仙阁》执行主编陆子康、嘉兴市图书馆刘永刚、太仓市图书馆《尔雅》执行主编高琪、市旅游协会陈有富等相继发言,交流地方文献工作的开展情况。
        8月28日,在海宁市图书馆王丽霞馆长一行的陪同下,与会专家、学者和图书馆馆长赴盐官进行文化考察,亲身感受海宁文化的薪火传承。
此次研讨会在开展地方文献工作交流的同时,结合海宁市“全民学习月”活动的开展,将“紫微讲坛”送进机关和学校。8月26日,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秘书长、研究员袁逸走进海宁市国税局,送去“读书声里是我家——学习型公务员的情趣与追求”主题讲座,畅谈阅读和争做学习型公务员之间的密切联系。8月27日下午,在两个会场同时进行了两场校园讲座。《博览群书》主编陈品高走进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浙江宏达学校,带去“读书之趣与学习之乐”主题讲座,与青少年共同分享在阅读中成长的乐趣。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秘书长凌鼎年走进桃园小学,带去“读书•作文•赏析”主题讲座,带领青少年走进快乐“读”、“写”的世界。
        海宁人文地理,形成了深厚的海宁乡土文化积淀。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在海宁历史变迁中,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并形成了今天“敬业奉献,猛进如潮”的海宁精神。研讨会在第五届“全民学习月”期间开展,进一步推动了海宁地方文献建设工作,同时,把海宁文化底蕴和全民学习结合起来,在新时代注入新内容、新创造、新发展,在汲取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新时代的海宁文化,为创建学习型社会带来不竭的动力。
 
开幕式
 
书香海昌授匾仪式
 
主题交流环节
(海宁市图书馆  吕佳兰)
 
 
 
 
 
关注我们
-->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