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新”助推,共同谱写皮影文化——海宁市图书馆开展送皮影进分馆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 2011-08-08        来源:浙江图书馆              点击量:61        
        皮影戏被誉为江南皮影戏的“活化石”,追根溯源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在近千年的漫长历史中,无论皮影的制作、皮影戏的演出还是唱腔的设计都是口耳相传,使得这一古老的有着南宋风格的历史遗音得以保存下来。2006年5月20日,海宁皮影戏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皮影戏是海宁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承载了历史和追忆的“文化名片”之一,7月26日~8月2日,海宁市图书馆携手市江南皮影艺术团,开展了送皮影进分馆系列活动,在炎炎夏日为乡镇分馆的读者带去一场光与影的文化盛宴。此次系列活动共送出皮影戏表演4场,分别走进海昌分馆、硖石分馆、马桥分馆、盐官分馆4个乡镇分馆,表演了小花猫钓鱼、鸡斗、花果山、龟与鹤、采蘑菇、青蛙王子、闹龙宫等经典剧目,吸引了370余位读者前来观看。在此次合作中,展现出“两新”特色,实现皮影文化和阅读推广的合作双赢。
“新平台”
        活动海宁市图书馆首次和市江南皮影艺术团合作,将皮影艺术通过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来推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和保护提供了全新的广阔平台。
        动中,乡镇分馆作为基层阅读中心,具有较高的人气,为皮影艺术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于此同时,皮影戏走进乡镇分馆,为暑期的阅读活动,增添了一道具有浓郁地方文化色彩的“文化大餐”,让平面文献资源推送和立体的文化表演结合起来,既能生动展示了海宁地方文化,又能依托图书馆文献资源持续深入地宣传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形式”
        活动打破单一的表演形式,在精彩的皮影表演之余,穿插了大量的互动环节,切实让皮影艺术走下舞台,走到群众中去,汲取发展的力量。皮影艺人为观影读者讲解了皮影表演原理,还原精彩剧目的幕后故事,邀请读者走到幕后,观摩、学习皮影戏表演,更是把主动权交给读者,让读者亲身感受“一双巧手调动千军万马,两根竹竿表尽喜怒哀乐”的皮影艺术。通过“体验式”的皮影表演,让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更深刻地感受皮影艺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不竭的动力。
        时代的发展,图书馆不仅是地域文化中心,更是承载地方文化记忆和传承的中心。海宁市图书馆此次阅读推广和皮影文化的“联姻”,尝试了在图书馆平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和保护的新形式,为进一步丰富图书馆职能,提升读者阅读体验,增强文化服务输出能力做出了有益尝试。
(海宁市图书馆 吕佳兰)
 
关注我们
-->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