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上午10点,典藏之美——典籍中的文学之美系列讲座,于浙江图书馆之江馆二楼多功能厅顺利举办。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现任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学术期刊社社长、《杭州师范大学学报》执行主编、编审,兼任上海巴金研究会理事、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高教学会期刊分会副理事长、杭州市图书馆协会副理事长——朱晓江老师,为到场的读者朋友们讲述周氏兄弟失和背后的故事。
讲座中,朱老师通过图片以及历史文献、相关人物自传与自述、往来书信等资料,为大家梳理了周氏兄弟失和的来龙去脉,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周作人的《知堂回想录》、许寿裳的《亡友鲁迅印象记》等,。
朱老师讲到,1901年之前,“周作人对鲁迅的追随,完全是主动的”,周作人当时的愁绪、不满、期待,以及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憧憬等诸多情绪,完全交织在一起,“而鲁迅,则是他前行的榜样,也是他解决自己内在心理困境的借鉴”。
在日期间,周作人结识了后来的妻子羽太信子,恋爱过程中,周作人的工作与学习状态有所变化,导致兄长鲁迅对此产生一定程度的不满,之后,兄弟二人又经历几个阶段的生活与工作,周作人逐渐对鲁迅所处的决定性地位,有了反抗的情绪,朱老师提到,这个时期,“在羽太信子出现以后,周氏兄弟之间的“情感-文学”共同体,松弛了”。
最后,朱老师讲到“一百年后,当我们重新考察这一事件,主要的,我想并非是要去探寻事实的‘真相’,即去探求羽太信子究竟说了什么,或者鲁迅究竟对羽太信子做了什么,这除非有过硬的资料发现,否则都无从探求;而是要通过相关资料的重新梳理,来还原从1901到1923年这20余年间周氏兄弟之间的生活、工作形态,呈示他们思想上的合与分。”
本次讲座,到场人数约30余人,朱晓江老师的讲述与分享,吸引了许多历史文化爱好者到馆聆听,学术交流氛围浓厚,读者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通过此次讲座,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周氏兄弟失和的始末与背景,对于部分读者而言,更是一次接触中国现代文学史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