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报道 | “非视觉摄影”活动走进中国伞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24-07-15        来源:浙江图书馆              点击量:133        

2024年7月13日,行路听风 追光逐影——浙江图书馆“非视觉摄影”活动博物馆探索季第2期如期举办,浙江图书馆组织视障读者和来自蚂蚁集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志愿者,一行35人走进中国伞博物馆,欣赏巧夺天工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感受大国工匠精益求精的卓越精神。

为了提升视障读者的参观和摄影体验,本次活动还特别安排了无障碍导览讲解和现场触摸体验。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首先经过伞博物馆的序厅,地面上是投影模拟出的雨滴滴落的景象,天花板上悬挂着红色的伞状艺术灯,两边墙面屏幕展现出四季轮换的江南景色,观众仿佛漫步在江南烟雨中。

穿过序厅,正式进入展厅。在“油纸伞与油布伞”板块,在志愿者的协助下,视障读者依次触摸伞的部件和油纸伞模型,对传统工艺及其精湛技术的叹服从指尖触达心田。其中一把民国年间“请用国货”八角油纸伞复制品更是让视障读者们了解了特殊历史时期中国人民的赤诚爱国之心。

 

在“西湖绸伞”板块,用场景模拟的方式打造了西湖景观场景,墙面上描绘着西湖,盛开的荷花、碧绿的莲叶点缀在湖面上,十多把绸伞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墙面上。讲解员向视障读者们介绍,杭州盛产丝绸,都锦生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初,利用杭州本地的淡竹和丝绸创制出绸伞,由于伞面装饰多采用西湖风景,因此被称为“西湖绸伞”。西湖绸伞伞面装饰精美,元素多样,有的绘制有西湖地图,还有的则呈现了长江三峡之巫峡的大气磅礴。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视障读者纷纷触摸、开合绸伞复制品,拿出手机拍摄精美绝伦的西湖绸伞。

 

 

 

最后,大家来到了根据诗人戴望舒的作品《雨巷》所描绘的场景,模拟呈现的“诗歌中的伞”板块。一条窄窄的江南小巷,巷子两边的墙上仿画上灰墙黑瓦的民居,墙绘由近及远,虚实结合,画出了小巷的悠长。头顶屏幕是密布的乌云和绵绵的细雨,淅淅沥沥的雨声似有似无,让人仿佛置身细雨中的江南。志愿者和视障读者排队打卡,记录下美好的时刻。

 

视障读者摄影作品欣赏:

 

宋佳 摄

 

陈旭 摄

 

王佳莉 摄

 

章志红 摄

 

 

 

 
关注我们
-->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