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为禹后说新论 终归华夏史认同 “两浙名贤•芸帙”系列讲座讲述大禹与大越的变迁
发布时间: 2024-04-24        来源:浙江图书馆              点击量:19        
 
 
        由浙江图书馆和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两浙名贤•文明互鉴——浙江历史名人系列讲座”,于4月20日上午在浙江图书馆举行第二十六讲,用族群为“自我认同”的思路,来分析“越为禹后”说,由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杭州文史馆特约研究员陈志坚主讲。
图1  主讲人陈志坚
        《史记》明确记载越是大禹之后,但近代学者多持否定意见。他们提出古华夏或汉人成为“炎黄子孙”,与炎帝、黄帝“史实”无关,而是由于人们有这样的“历史记忆”。一个族群内,人们总是以共同的祖源记忆来凝聚。因此,个人或人群都经常借着改变原有的祖源记忆——“结构性失忆”和“集体重新记忆”,来脱离和加入、或接纳一个族群,造成族群边界的变迁,也就是族群认同的变迁。
图2  讲座现场
        陈志坚先生通过“商周从各自源头变成兄弟”、“吴的华夏化”等有趣的案例,来辅助证明“越为禹后”说同样应该不是“史实”,而是一个越人因“华夏化”的需求而被构建出来的观念。而这一构建的形成,从客观上实现了越人的“华夏化”。经过这样的认同过程,华夏圣王之一的大禹,也就真正的成为了浙江名人。越人的华夏化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楚越同源”、“周越同源”和“越为禹后”的三部曲。讲座的最后,陈志坚先生提到今天中华民族共同体是要将五十六个民族最终融合为“中华民族” 这样一个“国族” ,要从历史上的“祖先认同”、“血缘认同”,走向更高层次的“文化认同”、“国家认同”。
图3  现场互动
        本次讲座内容丰富,材料详实,将“越为禹后”说的历史演变过程完整地展现给听众,结合丰富的案例,多方面多维度向观众展示了历史的变迁。讲座结束后,不少读者意犹未尽地与陈志坚先生互动交流。
 
关注我们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