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酉聚嘉业,慨尔化公器——“两浙名贤•芸帙”系列讲座讲述刘承幹与嘉业藏书楼
发布时间: 2023-12-15        来源:地方文献部              点击量:26        

  由浙江图书馆和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两浙名贤•芸帙——浙江历史名人系列讲座”第十讲于12月9日上午在浙江图书馆举行。本讲围绕刘承幹终其一生对书籍收藏及刊刻的投入以及嘉业藏书楼背后的故事。由浙江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陈谊主讲。

 

图1 主讲人陈谊

  刘承幹(1881—1963),吴兴县(今湖州市)南浔镇人,字贞一,号翰怡、求恕居士,晚年自称嘉业老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中秀才。他是南浔镇“四象八牛”之首,刘镛之长孙,承祧父刘安澜(长房),本生父刘锦藻,席丰履厚,家境优渥。宣统年间因连续在各地赈灾中捐银三万多两,累获分部郎中、四品卿衔、四品京堂,旧友称“京卿”。1914年沈曾植任《浙江通志》总纂时,曾聘刘承幹为分纂。

 

图2 刘承幹画像

  清宣统二年庚戌(1910年)6月,刘承幹至江宁参加南洋劝业会,在金陵状元境流连各书肆,始有志聚书。与此同时,刘承幹表兄蒋汝藻经手,购买湖州颜氏藏书140部3240册,价洋1300元。自此,各种书商纷至沓来。刘承幹靠着友人介绍或赠书、债权抵押等多种形式将大批珍贵古籍收入囊中。据刘承幹晚年《嘉业老人八十自叙》中记载嘉业堂藏书最多的时候达到57万册。这些藏书成为嘉业藏书楼的主要组成部分。除了购买珍贵古籍,自1912年起,刘承幹开始物色主持选书之学者、从事校勘专家和承揽刊刻之工匠,为嘉业堂刻书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嘉业堂勘刻注重孤本、地方文献和清代禁书,校刻精准,工艺精美,并从不以盈利为目的,大部分免费馈赠。

  1914年8月,逊帝溥仪以刘承幹报效崇陵(光绪帝陵)植树经费,谕旨赐“钦若嘉业”匾额。次月,由梁鼎芬护送送至上海刘宅。1924年冬南浔嘉业藏书楼落成,刘承幹将藏书楼选址在南浔小莲庄旁。书楼设计除了对防火措施十分注重,对防潮、防虫、通风也周密设计,精心构筑。书楼落成后,在藏书楼内设置了阅览室,用以接待读者,不少珍贵的图籍或被长期外借、或被传抄录副,各界学人对嘉业堂的这项举措都予以积极的评价。

  在抗战前期,刘承幹藏书不断斥卖,散出大部分。1939年6月2日至1942年12月1日,南浔嘉业藏书楼的部分精品陆续打包运往上海,宋元刻本、南雍三朝本、明刻本、清刻本、稿抄批校题跋本等共计六万余册。1951年11月7日,为发展新中国社会文化事业,刘承幹化私为公,致函浙江省立图书馆,将书楼与四周空地并藏书书版连同各项设备等悉数捐献。嘉业藏书楼由此获得新生。

 

图3 讲座现场

  陈谊先生的讲座内容丰富,让听众深深感受到刘承幹先生乐善好施、回馈社会的拳拳之心,将他的实干执著而且富于识见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关注我们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