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说中国绘画史》,走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绘画史
发布时间: 2023-01-29        来源:阅读推广部              点击量:118        

  12月3日,文澜读书岛开启第二场“图像阅读之旅”,分享的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翻译出版的美国人高居翰写的《图说中国绘画史》,分享嘉宾是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姚若渔。

  从1960年的英文初版沿用至今的封面说起,姚若渔为读者解读了美国人高居翰与中国绘画的不解之缘。通过高居翰图文并茂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怎么看画,怎么读图,怎么从这张画里知道它背后风格形成的原因。从“图”本身入手,走进中国绘画史,是这本书的特点。接着,姚若渔通过介绍中国山水画最具代表性的宋、元、明时期的传世画作,引领书友们体会高居翰“像小说一样”的叙述性写法,深入画中,领略璀璨的中华绘画艺术。

 

 

  关于宋画,姚若渔引用高居翰的评述,“画中的世界,似乎既不忠实地反映物质宇宙,也不以人的了解统御宇宙,而具有自身绝对的存在。”这正是对北宋巨幅山水的最好概括。谈到元代的绘画,姚若渔结合《鹊华秋色图》,向读者解读了元代文人山水画的特质。先整体观看,再细细描绘路径。随着画卷的展开,就像阅读故事一样,带你走进画家描绘的山水世界,这是和宋代绘画完全不同的另一种风格。来到明代山水画前,姚若渔为读者分析了文徵明的《古木寒泉》和唐寅的《溪山渔隐》。和元代画作显著不同的是,我们又看到了以马远、夏珪为代表的南宋院体山水画的复兴。文徵明一生画了很多以松柏为主题的画。《古木寒泉》是他80多岁时画的。处理树的遒劲扭曲姿态时,笔力依然雄健,表达了一种道德高洁的意象。

 

 

  文澜读书岛文化志愿者钱静分享了她的阅读体会,为读者解惑了“为什么一个美国人写了中国绘画史?”她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文物流失海外谈起,娓娓叙述了一个西方人能够写成中国绘画史的缘由。有读者惊讶于高居翰不会中文,不会画中国画,却写出这本《图说中国绘画史》。钱静则认为,跟一个不会画中国画却有一定中国文化背景的人士一起赏析中国画,更能产生共鸣。她还以国内外看待南宋画家马远、夏珪的不同态度为例指出,一个不被太多文化束缚,不在意笔墨而在乎画本质的外国人,也许会带给我们一个全新的鉴赏中国画的角度。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好事。

  分享会结束时,主持人劳月老师指出,所有的艺术品都有风格,诗有诗的风格,画有画的风格。本书的翻译者对高居翰“以画论画”的评价,是非常准确的概括。怎么来读懂一幅画,今天这场分享会只是个开始,接下来,文澜读书岛将举办更多关于“图像阅读”的分享会,与读者共同提高艺术修养,培养艺术鉴赏力。

 
关注我们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