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捡来的”瓷器史中畅读中华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 2022-01-25        来源:阅读推广部              点击量:58        

  2021年10月16日,在浙江图书馆集体视听室举办的“文澜读书岛”《捡来的瓷器史》阅读分享会,是一场集视觉、听觉、味觉享受于一体的中华传统文化饕餮盛宴。来自景德镇的陶瓷文化研究者、作家、收藏家涂睿明讲述五光十色的瓷片里的中国瓷器史;同时还有来自杭州的松风寒的箫演奏;以及茶艺师们烹制的醇香普洱和茶点桂花糕。

  《捡来的瓷器史》是景德镇长物居陶瓷文化创始人涂睿明的新书。该书用10块不起眼的瓷片,讲述了中国瓷器发展历史上10个重要的节点,以工艺为骨架,以历史、文化与美学为血肉,勾勒出中国瓷器史的发展历程。分享会开始,涂睿明首先发出提问:瓷器是什么?他以拍出2.8亿元港币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为例,说明它既是一个昂贵的艺术品、收藏品、文物,又是一个家常喝水的器具。然后,他又从克拉克瓷的故事告诉读者,瓷器是人类历史上最大宗的贸易商品,是工业革命前人类最顶尖的黑科技。不仅如此,瓷器还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化交流载体。归结到最后,瓷器连接古今,沟通中外,面向未来,链接着整个人类的文明。接着,涂睿明如数家珍地讲述了来自日本的伊万里瓷器的故事,冰裂纹的由来,扒花的神奇之处。他认为,瓷器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美学的一把钥匙,是美化生活,丰富生活,提升美学素养的利器。

  本次分享会的策划者,上海静色国风学院创始人、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敦煌学硕士毕业的陈静,拿来了一片她从英国拍卖行400英镑买的青花瓷罐残片。之所以舍不得丢,因为从这个碎片里,可以看出清朝乾隆年间瓷器工艺和艺术的很多特点。作为一位敦煌学硕士,一位颜色釉瓷收藏家,陈静深感中国瓷器产业在当代的危机,她呼吁所有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士,一起来推广中国的瓷产品,传承中国的瓷文化,不能让它在我们这一代湮没。

  

  从江西专程赶来的漆德三先生,人称“瓷百科”。这位研究陶瓷艺术40年的老专家一阵见血地指出,中国不缺陶瓷艺术家,中国最缺的是陶瓷艺术的理论家。中国非常需要像涂睿明这样立足于瓷艺理论和美学研究的学者。

 
关注我们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