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秋之白华》和《多余的话》中读懂瞿秋白
发布时间: 2021-12-07        来源:阅读推广部              点击量:78        

  9月11日,文澜读书岛举办“建党百年·红色阅读”系列活动之《秋之白华》与《多余的话》阅读分享会,活动再浙江图书馆党史书房内开展。

  

  分享嘉宾金谦曾经是一名电气工程师,退休以后致力于中共党史学习研究,现为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员。他从两段视频开始,讲述了赓续红色基因的革命先烈后代瞿独伊的故事。瞿独伊1921年出生于浙江萧山,是杨之华与沈剑龙的女儿,原名沈独伊。1923年,杨之华到上海大学求学,认识了瞿秋白、向警予以及瞿秋白的妻子王剑虹等人。受他们的影响,杨之华积极参加妇女运动、工人运动,并在瞿秋白、向警予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7月,王剑虹因患肺病逝世。当年11月,杨之华与沈剑龙离婚,与瞿秋白结婚,并将女儿改名为瞿独伊。1928年至1941年,瞿独伊与母亲在苏联生活。1941年回国时,瞿独伊与母亲都被新疆军阀盛世才囚禁,1946年才被营救获释。回国后的瞿独伊被分配到新华社工作。开国大典上,她曾用俄语向全世界播出毛主席的讲话。之后她作为我国第一批驻外记者赴莫斯科工作,期间多次担任周恩来总理和中国访苏代表团的翻译。

  

  从《多余的话》中看到,瞿秋白并没有背叛革命,而只是痛苦于革命领袖与文人情怀的角色错位,厌倦于革命斗争与懦弱性格的强烈冲突。瞿秋白出生和成长于一个特殊的年代,他身上既有文人的才华和情怀,又有政治家的热情和气质。因为精通俄语,他被迅速推上政治舞台,并成为中共领袖。嘉宾劳月分享道,人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革命领袖和先烈也有自己的情感和犹豫彷徨,也有自己的坎坷错失。瞿秋白如是,李达、李汉俊如是,陈独秀、李立三、博古亦如是。我们既不能因为他们犯下的错失否认了他们对革命作出的贡献,也不能因为他们是革命先烈而掩盖了他们的缺陷。这才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对待历史人物的态度。认识和读懂瞿秋白,意义就在于此。

 
关注我们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