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称学习《诗经》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与此同时,《诗经》中所采用的赋、比、兴手法,往往会将植物本身的特质与人的品性联系起来隐喻人之善恶,这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正是因为人们在植物之上加入了更多的引申义,了解古植物词对读懂古诗文就会很有用处。
6月26日下午两点半,浙江图书馆B站直播间里在线播放了视频讲座《古诗文中的植物之喻》,讲座嘉宾是来自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孙玉文教授。
正是因为人们在植物之上加入了更多的引申义,了解古植物词对读懂古诗文就会很有用处。在寻找古诗文隐藏的植物“秘密”中,也可以从中体会学习古诗文的乐趣。讲座中孙教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体验带领大家在寻找古诗文隐藏的植物“秘密”中,体会学习古诗文的乐趣。
孙教授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深厚渊博的学识激发起屏幕前读者对阅读经典的兴趣与热情,共有约2000读者在线收看了本场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