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与诗人命运
发布时间: 2021-06-17        来源:浙江图书馆              点击量:104        

  2021年6月5日下午,方笑一教授的主题讲座:古典诗词与诗人命运在浙江图书馆二楼报告厅准时举行。方笑一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也是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

  

 

  方教授向读者介绍了中国历史上不同诗人的不同命运,以及他们在人生不同阶段所写诗歌的特点。如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一生坎坷,却拒绝“躺平”,选择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的坎坷,他曾在被贬时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可见这种豁达的心态在他的诗歌中也有所体现。

  在杭州,苏轼、白居易二位大诗人一直为人们所熟悉,以二位名字命名的苏堤白堤一直都是西湖的盛世秀景,两位也被杭州人民亲切的称为“杭州老市长”。

  然苏轼一生经历三起三落,官场的沉浮使他拥有丰富的阅历,也让他对社会有了深刻的思考。在他被贬海南期间曾写到:“海南万里真吾乡”,体现出他对贬谪一事的乐观态度。在苏轼的诗词中,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他心态的变化,先是积极,后转而矛盾苦闷,最终力求超脱自适。

  白居易的生平同样坎坷,积极上书言事,却被人陷害诽谤以致贬谪,尽管被贬,期间工作依旧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白居易,字乐天,他的心态就如他的字——乐天。到了晚年,则多以闲适的生活反应自己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如他在《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并序》中就写到:“我身虽殁心长在,暗施慈悲与后人”。

  今天,方教授通过三个例子带我们了解到诗人们的人生境遇和他们所作诗歌间的关系,以及在不同的状态下该怎样自处。这些古人的生活态度对我们现代的人们生活为人处世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中华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千百年来人们智慧的凝聚,这一次的讲座不仅带我们领略了古诗词的魅力,更对我们未来的人生路有所启发。

 
关注我们
-->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