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在西湖边读懂苏东坡
发布时间: 2021-01-29        来源:阅读推广部              点击量:170        

  1月2日下午,2021年的第二天,文澜读书岛拉开了新一年阅读分享的帷幕。元旦假日的西湖边,游人如织。在宝石山半山腰上,一个僻静的小门里,就是闻名遐迩的大佛寺遗址。当天的活动,林语堂《苏东坡传》阅读分享会,就在这个满地银杏叶的小院里举行。

  

 

  大佛寺遗址的守护人罗大为告诉我们,相传此处为秦始皇缆船石所在。北宋宣和年间,僧人将巨大的缆船石雕刻成弥勒佛半身像,并盖了寺庙,名大石佛院,民间称为大佛寺。大佛石像上面,就是当年苏东坡住过的十三间楼旧址。在这样一个能俯瞰西湖的地方来分享《苏东坡传》,实在再合适不过。和煦的阳光下,20多位书友静静地聆听着浙江图书馆古籍部主任陈谊讲述着他对《苏东坡传》的阅读体会。

  

 

  这位复旦大学古典文献学博士说,要想评价林语堂的这部《苏东坡传》,至少需要4个方面的能力,第一是读懂苏东坡的能力,第二是了解林语堂的能力。第三是直接阅读林先生英文原版的能力,第四个才是批判地阅读这本《苏东坡传》的能力。他提到了林语堂在这本书里的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语:“苏东坡始终富有青春活力”。他认为,苏东坡应该不是简单的青春活力,而是无限的创造力。他从宋文明讲到苏东坡,从苏东坡讲到与他同时代的王安石、欧阳修,再讲到《苏东坡传》的作者林语堂。他指出,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极度发展的宋型文明的孕育下,苏东坡已经进入了儒释道融合一体的境界。他具有非凡的好奇心、创造力,才华横溢,不仅遭到政治对手的攻击,而且被文学同仁所嫉恨。他仕途坎坷,多次被贬、流放,但他始终坦然相对,乐天大度,成为一个内心与外在都接近于逍遥状态的旅行者、美食家。

  

 

  陈谊博士认为,苏东坡之所以比同时代文学家、诗人更深入人心,是因为他既创作了海量的优秀诗文,更是一个贴近民众、为民众谋福祉的好地方官。

  解读苏东坡,不能没有他的诗词。现场来自浙江图书馆文澜朗诵团的6位朗读者现场朗诵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词,用优美的声音带书友走进了苏东坡的世界。

  接着,6位书友先后作了发言,畅谈了自己对《苏东坡传》的阅读感受。直到太阳西斜,书友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被称为“网红打卡地”的僻静小院。

  读历史,读苏东坡,不仅要从书上读,还要到大佛寺遗址这样苏东坡到过的地方读,你才能真正读懂苏东坡,读懂历史。这是这场阅读分享会给读者的感悟。

 
关注我们
-->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