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的商人、商业与社会道德
发布时间: 2020-06-22        来源:浙江图书馆              点击量:45        
        从“是官当敬”到“弃儒从贾”,朝廷阴影下的明清商人
        在中国古代,商人给人们的印象以负面居多。唐朝元稹的《估客乐》对商人那种“求利无不营”的唯利是图,“卖假莫卖诚”的利欲熏心,“鍮石打臂钏,糯米吹项璎”的假货坑人,“所费百钱本,己得十倍赢”的高额利润等描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在民众看来,“商”与“奸”密不可分,民间甚至有“无奸不商”之说。因此,除却政府意识形态层面的“贱商”意识的宣传,中国古代商人在人们心目中这种利欲熏心、唯利是图的负面形象,使得人们在道德上对商人不认同——这也是民间轻商的一个重要原因。
        2020年6月20日下午,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的张海英为大家带来了线上讲座“明清的商人、商业与社会道德”。
在张海英看来,明清商书中还有一个弥足珍贵的地方,就是商人们在其中记载的对官府的真实心态,是研究当时营商环境不可多得的一手材料。尽管明清商人的社会地位较前朝有所提升,但他们还是普遍有对经商不易的感叹,“是官当敬”“官无大小,皆受朝廷一命,权可制人”。张海英指出:“这个训诫是值得关注的,说明在当时的制度环境下,敬官、畏官倾向在明清商人中是普遍存在的,商人始终走在权力与经济交织的钢丝绳上。”
        讲座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明清时期商书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具体分析商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商人的职业教育、经商理念等;最后则分析明清商书的时代背景,从理论高度来分析明清时期的商业与商人。
 
 
关注我们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