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澜讲坛 | 《蒙娜丽莎》: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
发布时间: 2020-11-03 来源:浙江图书馆
点击量:167
雅各布·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曾说,“文艺复兴时期是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而提起文艺复兴,莱奥纳尔多·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绕不开的话题,也是所有人熟知的名画。在12月15日下午的上图讲座中,杨振宇教授为我们再述《蒙娜丽莎》,在他眼中,“《蒙娜丽莎》完美展现了‘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
2020年11月1日,文澜讲坛的直播间里播放了由上海图书馆录制的,来自杨振宇教授带来的讲座“《蒙娜丽莎》: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
讲座中杨教授先简要介绍了画家的背景。作为一个公证人的私生子,莱奥纳尔多·达·芬奇家庭条件还算优越,但是他没有接受正规教育,而是跟随叔叔在乡下生活,后来成为了作坊的学徒。他常年观察事物,好奇心广泛,在年轻时就展现出极高的学习和创造天赋,并且从不盲从,不依赖权威而进行实验来验证理论。
对于世界的看待,莱奥纳尔多十分重视眼睛,从而也使得他“真正地发现了世界”。他曾在手稿中写道:“你可曾知道,眼睛包容着整个世界的美?……因为有眼睛,心灵才安于身体的牢笼。”在《蒙娜丽莎》中,画家运用了渐隐法(sfumato),蒙娜丽莎的眼睛不像乔托笔下的人物那样有线条感和造型感,而是被慢慢地晕染开,边界模糊,眼神难以捉摸;她的微笑也因此变得难以琢磨,情感状态给观者以想象的空间。还有蒙娜丽莎背后的风景(可能是佛罗伦萨的阿诺河),扑朔迷离,充满神秘。在当时一般的画作中,风景是作为附加装饰的,与人物分离;但在这里的背景中,风景与人仿佛融为一体,使人难以看出蒙娜丽莎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关于风景,贡布里希还提到,左边的地平线比右边要低得多,使得人物从左边看要更高一些。
近2000人观看了此次线上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