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叶山西与江西的日常生活
发布时间: 2020-11-19 来源:阅读推广部
点击量:98
民众的历史在历史书写中往往被抽象成干瘪的概念,甚至干脆缺席。要想了解清中叶的民众历史,或许可以从刑科题本中寻找线索,推求大略。
11月8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常建华通过直播分享了《老西儿与老表:清中叶山西与江西的日常生活》的线上讲座。依据清朝审判命案的刑科题本档案,从衣食住行的消费方式、生计模式、人际关系等方面截取清中叶晋、赣两地日常生活的横断面,探讨两地俗尚,加深对清朝大历史的整体性把握。
清中叶的山西省是比较富庶的省份,区位优势彰显,交通便利。佣工、经商、外出贸易者增多,贩运、开矿更加活跃,民生机会增加。食麦、荞麦、莜麦、糜子等。烟酒在当地流行。穿羊皮袄、棉布衣等。住房有窑房、砖房、瓦房等。出行有歇店,独自出行得防狼。煤炭资源丰富,煤炭、木炭燃料使用方便。
清中叶江西人仍是以务农劳作为基本的谋生手段,但兼做雇工,养猪较为普遍。到外省谋生较为广泛,迁入福建最多。江西山地与丘陵密布,山中多种植竹木,柴是主要燃料与建筑材料,日常生活离不开取柴于山。水利发达,从事造纸者人数较多,纸张依靠发达的水上交通贩卖到各地。不时发生的争水事件,多出现在家庭、宗族内部以及家庭与宗族之间。
最后,常教授模仿唐人王勃《滕王阁序》的“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总结了江西和山西的民众生活。前者是:子众族聚,谋生有道。互助与争讼相处,水利共山柴一享。后者是:务农经商,行走四方。淳朴与精明合一,煤炭共金融兼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