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澜讲坛:马伯庸携长篇历史小说《两京十五日》空降浙江图书馆
发布时间: 2020-07-29        来源:阅读推广部              点击量:277        

      7月26日下午,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得主马伯庸携新书《两京十五日》作客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以“大运河转运之旅”为主题,以“做事”为主线,聚焦小人物的故事,和浙江的读者朋友们分享新书创作的缘由及故事大致内容,对书中重点涉及到的北京、南京、济南、淮安等城市的风土人情以及明朝漕运展开讨论。  

 


      马伯庸2020年7月新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两京十五日》,是你永远想不到下一步的运河之旅。这部长篇历史小说巨作分为上下两部,全文近70万字,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故事灵感,竟来源于《明史》中一段仅40字的真实记载:“夏四月,以南京地屡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丧。”
      故事讲述了,明朝洪熙元年,当朝太子朱瞻基的宝船在南京秦淮河被炸沉,同时一封盖有“皇帝亲亲之宝”的鱼筒急报送到,京城也出事了,皇帝大病昏迷,两京之间一时波云诡谲。幸存下来的太子要想扳回局面只能在15天内赶回北京。朱瞻基负伤不宜长途骑马颠簸,坐马车太慢。唯有水运,可以千里不停。最终由捕快吴定缘、小行人于谦、女医师苏荆溪和太子组成的四人小组选择了水运,也就是沿着大运河从南京出发前往北京。
      时间确定、起点终点确定、历史结局确定,路上发生的故事却曲折离奇。为了躲避幕后势力的追杀,朱瞻基甚至重走了当年朱允炆逃出南京的路线。为了逃避官兵,用古琴买通了白龙挂缒墙而出。为了救出水牢里的吴定缘和朱瞻基,苏荆溪用岐黄之术报复扬州盐商汪极。故事最后,关键人物的真实身份和目的又有意外反转。整个故事充满了各种悬疑、变数,让人忍不住一气读完。


 


      (马伯庸与读者朋友展开交流)

 


      (马伯庸与浙江的读者朋友合影留念)

 
关注我们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