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老甲骨文遇见当代直播 | 10000+人共享的古文字课
发布时间: 2020-05-28        来源:活动推广部              点击量:78        

      一场关于甲骨文的讲座直播,会有多少人在线观看呢?为了一种三千年前的文字,学者们或许愿意在史料中埋首一辈子,除此以外又有多少人愿意在屏幕前守上一小时?

      答案是:至少一万人。

      2020年5月17日,浙图文澜讲坛、中华聚珍系列讲座的第三讲,在宁静的光影文化空间,刘钊教授携《甲骨文常用字字典》开启名为“追溯汉字源流,探寻历史文化”的讲座直播。

 

      汉字的前身是什么样的,汉字产生于什么时代?早期的刻画符号在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等许多遗址中都有发现,但并非符号就是文字,真正意义上的文字有要素:要有线性的排列;如果字符数达到一定数量,会有重复的形体;能基本准确释读;能准确记录语言(逐词记录语言)。一味将所有符号、图画都视作汉字的起源,盲目追求将年代前推、越早越好,这是不科学的。关于汉字的误解,还有结绳记事、六书能够概括所有汉字、六书一定是按照从象形到形声的发展过程等等,刘老师也逐一做了解释。所以,目前只有甲骨文才称得上时代最早、严格意义上的文字,在此之前看不到成系统的汉字,其前身的面貌还十分模糊,汉字的产生时间大约在夏商之际。

      刘老师举了许多具体案例,分别说明汉字流变的过程,甲骨文造字的原理、形旁声旁的构成等等。我们知道,古文字的释读是一件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学者往往积数年之功方能解出一字。即便是已经释读出来的文字,一般人看着甲骨文原形和释字,也会觉得莫名其妙——为什么是这个字?但经过刘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便让人恍然大悟。正如庖丁解牛,旁人看起来十分轻松,以为“这事儿也不怎么难嘛”,实则是建立在对所研究对象极其充分、深入的了解基础上,才能做到举重若轻,信手拈来。

      另外,关于甲骨文刻画于什么载体上、记载了什么内容等方面,刘老师也做了细致的介绍。比如不仅是龟甲和牛骨,还有虎骨等许多其他材料;不仅仅是简单刻字,还有在字痕中填入绿松石的实例;不仅记载、占卜国家大事,还有“应该在敌人吃饭时还是吃饭后发起进攻”这样很细致的小事,等等。

      最后,刘钊教授结合教育部“强基计划”介绍了古文字专业发展的前景, 鼓励更多有志于此的青年学子报考加入古文字研究的队伍。

 
关注我们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