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观察一棵树——探寻常见树木的非凡秘密
发布时间: 2019-09-07 来源:阅读推广部
点击量:715
文澜读书岛第39期,将读者的目光吸引到身边最常见的树木,去关注一些罕见却易于观察的树木特征。本期活动邀请到自然爱好者、《中国植物故事丛书》的主编林捷,以及商务印书馆的副编审、“怎样观察”系列丛书的策划编辑余节弘,共同与读者分享《怎样观察一棵树》。
林捷老师是来自诸暨的一名植物爱好者,个人经营微信公众号“草木有语”五年有余,发布推文600余篇,长期对身边的植物进行持续的观察,并积极开展身边植物的科普知识宣传。余节弘是商务印书馆的副编审,策划编辑了《怎样观察一棵树》、《怎样观察一朵花》、《怎样观察一粒种子》系列丛书,同时策划并出版了《看不见的森林》、《桃之夭夭》、《鲜花帝国》、《山楂树传奇》等博物类图书。
林捷老师分享了推荐该书的两个理由,一是作为一本博物类图书,文字之优秀;二是图片精美。这些图片是利用显微工作开发的软件,摄影师将一个物体以不同焦点拍摄的8到45张图片拼接起来,形成超乎想象的锐利图像,在拍摄时使用白色背景,使得主体更为突出,细节更为明显。这种拍摄方式,专业术语叫做“堆叠”。
林捷老师分享了一些观察一棵树的策略,如多年内定期、长时间观察一棵树的同一部位;发现地上散落的树木信息;阅读一些树木专家和博物学家写的书;通过绘画、摄影、记日记的方式辅助观察;借助专业工具如双筒望远镜等。在观察树木的细节时,除了无法肉眼直接查看的根部,可以观察茎、叶、花、果实与种子、苞芽与叶痕、树皮与树枝等。
林捷老师在围绕本书之外,主要分享了自己观察一棵树的经验和惊喜。呼吁现场的博物爱好者,可以通过从现在开始认真地观察家门口的一棵树。并以自己为期一年多观察家门口的构树的经历为例,告诉读者如何在实践中观察一棵树。
林捷老师强调自然观察要沉浸在周围的环境当中,并总结了几点速成观察经验:首先借助工具来辅助观察;第二是观察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地上的残骸,散落在地上的并非树木垃圾,而是散落的树木信息;第三,是关注更多的细节,如一般观察会把大量的精力用在观察花、果、叶上,如果把目光聚焦在叶柄、托叶、苞芽、叶痕上,可以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树木之美。最后是需要长时间不断地观察同一部位,提高观察频率,会捕捉到更多的树木细节。
分享会第二部分由余节弘老师介绍了“怎样观察”系列丛书。余老师策划出版一系列自然博物丛书的目的是希望从自然观察到关注自然教育,并实现自我教育。在引进“怎样观察”系列丛书时,更注重书籍中的照片的细节传递的信息,物种是否是国内读者所熟悉的,书籍的呈现形式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