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人的字
发布时间: 2019-08-25        来源:阅读推广部              点击量:275        
       2019年8月25日星期日上午,作为“良渚文明丛书”系列第七讲,浙江图书馆邀请到良渚博物馆学术研究部副主任夏勇老师来到浙图二楼集体视听室做了题为“良渚人的字”的专题讲座。进百位读者前来听讲,讲座现场氛围热烈。
 
 
       传说仓颉造字,从此人们可以写下美丽的诗篇。就在今天,夏勇老师给大家讲述了一段关于文字的的“成长史”。
       首先,作为一个从事良渚文化研究的学者,夏勇老师为我们大致介绍了“良渚文化”这四个字所包含的内容。因大量玉器出土而闻名的良渚遗址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起始于5300年前,衰落于4000年前。它残损的古城,精致的黑陶,华美的玉器都代表着中华文明的起源,因此被誉为“文明的曙光”。随着对良渚文化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在高等级墓葬、用玉制度、城址等各方面的考古学资料都渐趋完善。此时学术界对于良渚文化时期的“文字”——刻画符号的研究就显得较为迫切。接下来根据自己参与“良渚文化刻画符号研究”课题研究的经历,夏老师介绍了该领域的研究回顾、研究现状,团队的研究成果和接下来的研究展望。
       总的来说,过去学术领域对于符号的研究一直存在着史料层面和研究方法上的片面性。而近年来良渚文化中刻画符号的研究则长期处于空白状态,缺乏定量、定性的分析。所以这个课题的研究及其成果也是为了填补学术空白、同时抛砖引玉,摆正学术定位。在这个过程中,夏老师着重向大家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通过图片资料展示以及史前刻画符号和甲骨文对比的方式,为我们讲解这些史前“诗篇”的美妙。吸引了在场听众对于良渚文化浓厚的兴趣。也由此点燃了现场提问环节中火爆的气氛。
       文字是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文字的起源标志着一种文明的起源。在良渚出土的文物上所发现的为数不少的单个或成组的刻画符号,成了学者们研究文字起源的重要原始资料,开启了人们又一次对于“仓颉”的追求。
 
 
       更有现场的听众表示听完了这场讲座后非常想要去一趟良渚博物馆,去亲自一览五千年前璀璨的史前文明,亲自感受良渚这一段美丽而传奇的历史。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交流!
 
 
关注我们
-->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