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的奇迹--人们都在学着如何活着,但其实他们是在研究如何死去
发布时间: 2019-05-11        来源:浙江图书馆              点击量:139        

        2019年5月11日上午九点半,浙江图书馆一楼文澜演讲厅内,众多听者早已入席。

        在这里张亦辉教授将为大家讲解中外古今哲学家、思想家对死亡的思考。
        从庄子的乐死,到鲁尔弗的《佩德罗巴拉莫》,张教授重点精讲了三位著名小说家的关于死亡的代表作,通过品味作者叙述的精妙之处启发听众的感悟。  
        首先张教授介绍了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伊凡伊里奇之死》。该书作者一语道破了生命铁一般坚硬又像铁一般寒冷的真谛:就像生命只属于自己一样,死亡也专属于自己,需要独自去面对与承担。僵硬的四肢直挺挺地伸展在棺材的铺垫上,头搁在枕头上鼻子翘起,好像压在嘴唇上。没有过多华丽的修饰,如同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孩童,用最简单的描述刻画了旁观者眼中死者的模样,简单却触目惊心。
        另外,主人公眼中车是孤独的,街道是孤独的,行人是孤独的,在这样的描述中,即使他并未直言自己,但他的孤独感却浓厚之至。
        教授讲解的第二篇作品是契科夫的《草原》,该作讲述了一位九岁的少年在父亲去世后离开自己生活的小城,经过郊外看到祖母和父亲的坟墓,想象着自己也将有一日躺在那里。
        契科夫大胆使用破格修辞,用一般作家不敢使用的病句,在她去世之前,她是活着的这种虚拟语气,表述了主人公对祖母的思念。更为精湛是那句她会给我买柔软的面包,一个柔软而非香喷喷或其他描述,更是表达出了祖母对这位少年的疼爱,这种疼爱是柔软的,似乎跨越了死亡的界限。看似谁都可以表达的叙述,却在作者笔下有了如此的力量。
        第三篇作品是乌纳穆诺的《殉教者圣曼奴埃尔布挨诺》。一个笃信上帝的神父,本不必为死亡担忧。但主人公不尽悲伤,虽然他做了一辈子的祈祷,但他内心一直有种撕裂,因为他并没有虔诚地相信教条里的上帝。
        作者在这篇小说中倾注了其对生命的全部悲戚感,小说篇幅不长,但时间尺度却是漫长的一生。小说刷新了死亡的观念,死亡并非用尽了力气,而是用最后的力气去死亡。
        张教授在两个小时里介绍了九位著名小说家及其作品,整场讲座充实而引人深思。讲座结束,现场掌声雷鸣。 
 
关注我们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