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中国城镇化,治理‘城市病’”
发布时间: 2017-04-15        来源:浙江图书馆              点击量:153        
 
        4月15日,文澜讲坛海外文化系列讲座“把脉中国城镇化,治理‘城市病’”在图书馆二楼报告厅顺利举行。主讲人是德国城市规划和城镇设计学院院长J. Alexander Schmidt(施美德),他在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拥有三十多年的从业经验,对于城市规划和设计拥有深刻的见解,目前他将工作重心放在城镇变化和发展带来的挑战上,此次来杭与众分享他对于中国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的看法与建议。
        讲座以孔子的“道不同不相为谋”为开场白,反思了长期以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给中国带来的利与弊,探讨了和谐持久的城市化发展道路需要的多方达成共同的目标。讲座从城市现状、城市目的、城市发展的框架、未来十年展望四个方面展开,围绕城市的流动性、生活质量和相互依赖性讲述了未来城镇化道路的所需要素。J. Alexander Schmidt表示中国现在许多城市的建设是以开车一族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而实现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和谐流动对一个城市的建设发展尤为重要,因此在交通方面仍需要进行新的规划设计。同时J. Alexander Schmidt教授也从多纬度来观察中国城市,他表示中国当代城镇化的飞速发展,使中国很多城市陷入了同质化的“怪病”,在盲目追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时忽略甚至抛弃了自身原有的特色。他说,他很怀念从前的类似龙图腾的中国元素。而中国政府去年出台的建造1000个特色小镇的政策,恰恰有利于重新发掘城市“灵魂”,从而实现城市的新型可持续发展。
        关于城乡发展问题,教授表示在未来的二十年里,将有约2.5亿人口从乡村转移到城市。而目前城乡交界地区建设并不完善,在这些地区仍存在开放空间少但人口密集度高的现象。并且在这些地区,居民住房的规划往往重“量”不重“质”。长期低质量的生活环境对居民的生活心理带来压迫,不利于居民长期的身心健康。所以急需在发展中找到城市规划和建设间的平衡点,不让民众成为城市化发展的牺牲品。针对中国城镇化进程,教授表示城镇化是一个长久且复杂的过程,想要在一个时间段内直接改变城市建设和设计方案是不现实的。并且每一个城市的发展拥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即使是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等新颖可持续发展类型的城市发展模式也并不是适用于每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的。
        同时教授也认为,无论一座城市以什么样的发展方式进行规划建设,都需要以为居民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目标。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美观的城市设计,正是各个年龄段民众的生活发展所需求的。同时J. Alexander Schmidt教授分享了许多他在德国改造公共空间的案例,他说城市独特的印记可以让居住者产生身份认同感,从而在最后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故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居民都要积极主动参与,勇于提出意见建议,分享自己的想法,这对于一个城市的规划设计是尤为重要。
最后J. Alexander Schmidt教授与参加讲座的听众进行了愉快的互动,分享了双方在城市建设规划方面的意见建议,解答了听众对于城市规划和设计的疑惑,结束了这场讲座。
 
 
 
 
 
关注我们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