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上午,,浙江图书馆文澜读书再次携手西湖读书会,在文澜演讲厅带领读者们从《国语》中看古代帝王师如何教育太子。本期经典会读由西湖读书会发起人之一、浙大古代文学硕士、西泠印社副编审叶康乐先生领读并主讲。《国语》两篇系列活动分为两讲,本次为第一讲,围绕《楚语》中的《申叔时论傅太子之道》一文,借解析教导太子之道探讨当今时代中的教子之道。叶康乐先生说道,太子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而培养孩子,虽不一定要将他们培养至“太子”之位,却是要朝着把他们培养成能为国家做点事的人的方向去。
讲座伊始,读者们便跟随着叶康乐先生的领读,在浙图诗意的读书氛围中,声情并茂地朗诵了《申叔时论傅太子之道》,大家都沉醉这浓浓的古韵之中。
浸入了古文的情意之中,文意也随之揭开。在政治上“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在教育上也是自有办法。他选派才德兼备的士亹来教导太字箴。楚庄王的教育之道,一分为三,从高而低,由深入浅,采用退而求其次又守住底线的方法。第一级为高要求,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太子所要学习的内容涵盖广泛——春秋、世、诗、礼、乐、令、语、故志、训典——此之后方能有做太子的底气。若他不乐于学习这些方方面面的内容,则是楚庄王教育之道的第二级——通过行为引导他走上学习知识与品德的道路。若第二级仍未果,则走到了第三级——用制度与氛围去影响他慢慢改变。在解读完《申叔时论傅太子之道》后,现场读者踊跃发言,提出自己在教育上的问题与对后续讲座的期待,反响热烈。
育人,是先为人,后为才,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而现代社会中的教育模式大多是跳跃式的,跳过了先培养孩子成为一个人的过程而直奔精英教育,这大概是寓于《国语》解析之中,叶康乐先生意图敲响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