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澜读书•每月一书:弘一法师艺术综论
发布时间: 2017-07-24        来源:读者活动推广部              点击量:80        

        7月23日,大暑刚过,杭州正值一年当中最热的时节,众多读者踏着热浪来参加本期的经典阅读系列读书会,主讲人吴晓明是浙江大学艺术学系副教授,多年潜心研究李叔同的艺术作品,并通过对弘一法师的艺术及其艺术思想的探寻,深入了解了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的转变。

       吴教授从一个有关李叔同作品的小故事开始讲起,使全场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不少,台下的各位也都兴致盎然。在随着鼠标发出的轻响,一幅幅艺术作品从眼前划过,大家发现了弘一法师作品艺术风格的转变,而这一步步的转变都是他的经历带来的。于是,吴教授从其平生经历开始介绍——李叔同,和众多近代的知识分子一样,早年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又由于社会的变迁,在青年时接触外国的艺术文化,从事艺术领域的多种工作,再加上受到蔡元培“美育”的理念的影响,他远赴日本学习艺术。然而,和其他知识青年不同的是,他最终选择了出家这一条道路,并用他剩下的时间对佛教进行深入的研究。

       为什么会选择出家呢?针对这个疑问,吴老师认为,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应当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在国际方面,受到战争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收到了极大的冲击;在国内方面,新文化运动的洪流浩浩汤汤,其前期所具有的局限性,使中华传统文化与人们相隔离。这使一场民族信仰危机不可避免的爆发了。而在李叔同看来,艺术无法代替信仰。因此他选择了出家。李叔同的选择放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面对整个民族的信仰重建问题,人们不能够逃避,而需要去思考解决措施。因为信仰是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这对于民族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吴老师总结了多年来对弘一法师研究的成果:第一,弘一在佛学和艺术方面成就的基础均来源于早期的儒学修养和馆阁体训练;第二,弘一在废科举至出家前致力于实现蔡元培先生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之思想,反映了特殊时代的共同追求;第三,弘一从儒学而西学,又从西学而佛学,折射了中国文化在近现代特殊情境中寻找精神皈依的艰难历程。

       接下去是读书会的交流环节,先是西湖读书会的成员分享这几个小时的收获。现场还有一位特级音乐老师带领大家合唱李叔同的著名作品《送别》,让参与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艺术之美,也体会到找到志同道合之人的欣喜。更有一位老先生主动向吴先生提出心中的疑惑,“为什么中华民族至今还是难以重建信仰?”引发了众人的思考;一位女青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代表在场的青年人发声。

       这一期的读书会不仅系统化的对弘一法师艺术风格进行了介绍,更让在场的人感受到了伟人内心的沉静,感受到了思想的碰撞,让历史重新照亮心灵,为人们指出了探寻信仰的方向。

 

 
关注我们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