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4日正值母亲节,文澜读书也和书友们一起感恩母亲,分享主题“假如,母亲是一本书”。 “即使你走得再远,也走不出我的心,就像黄昏时的树影,拖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分享会一开始,主讲人就以印度古代诗人和戏剧家迦梨陀娑的七幕诗剧《沙恭达罗》中的台词引出了我们和母亲之间微妙的感情,并结合几本推荐书目谈到母爱是根,母亲的爱是超越了时间的限制,是无条件的不变的爱。也如在梁晓声在《慈母情深》中记叙的那样,他的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依然支持和鼓励他学习的故事。反观作为子女的我们却在不断的透支和索取这份爱,忙于自己的工作、学业,或是身在外地,与父母相伴的日子屈指可数,很少过问他们的近况,和父母之间的感情慢慢的疏远。我们在不断成长,父母却已然老去,等到真正明白他们的良苦用心,又有多少时间可以陪伴。
正如龙应台的《目送》中所写道的:“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告诉你:不必送”。在她步入中年后,拥有年轻时所向往、所追求的一切,名利、地位、资本,但是平静下来才发现父亲已经远去、母亲也在慢慢的老去、儿子们挣脱自己的保护要远行、朋友们在曲终之际渐渐散去、兄弟姐妹各自经营着自己的生活,在别人眼中拥 有一切的我却无力将他们一一挽留,环顾四周,惟有任凭他们渐行渐远,默默目送。这本书与其说是龙应台女士对自己生活的回顾与反省,倒不如说是照出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照出了我们生活中所忽略的最珍贵的事物。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更多的时候是我们承受爱我们的人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他们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但我们从小到大只管着一心离开,从未回头张望过。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主讲人邀请到场书友分享了自己和母亲或是孩子的点点滴滴,其中有一位母亲回忆了自己与女儿的幸福的记忆,在说到动容之处都有些许哽咽。母亲就是这样,她们严厉但可爱,不求回报的付出,但你的一点好都可以让她们念一辈子。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大概就是这样吧,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只是淡淡如水,却绵延悠长,恰逢母亲节,今天就给母亲打个电话。
分享环节结束后的自由时间里,书友们或捧起坐席上打印好的《写给母亲》《秋天的怀念》《我的母亲》等分享篇目或是打开推荐的分享书目《生命最后的读书会》《爱的艺术》等相互交换着读起来,会后的线上交流中,书友们也对读书会新的形式表示认可和期待,希望能有更多爱读书的同道人一起加入到好书分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