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知识的会通与译传
发布时间: 2016-08-02        来源:浙江图书馆读者活动推广部              点击量:168        

        由国家图书馆和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的国家珍贵古籍系列讲座是由国家珍贵古籍研究方向的著名学者和图书馆古籍研究中青年骨干组成的专家队伍,围绕国家珍贵古籍,一部或多部一讲,将在全国24家单位开展面向社会公众举办37家讲座,浙江省将承办其中的4场讲座。7月30日上午,文澜讲坛邀请了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研究馆员赵大莹老师做首讲,为近百名听众讲解了《西学知识的会通与译传——从<矿冶全书>(De Re Metallica)到<坤舆格致>》。

        赵老师研究方向涉及唐史、敦煌学、图书保存保护、西文善本等,可谓是知识渊博。讲座中,她深刻讲述了西学知识的会通与译传的方式过程。古籍作为历史文化的书面载体,凝结着人类智慧的结晶。从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播知识,到知识的会通、选择、转述、承认、本土化,纳入固有知识体系,并某种程度上改变它,吸收为己用。

        而且,从一本古籍所使用的文字、图片和装帧样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的发达程度。赵老师以《矿冶全书》为例,首先,研究者有强大的语言文字功底,掌握甚至精通拉丁文之类的西文,才能将底本较好地译传。其次,在这基础上,挖掘古籍所在的历史背景和人物际遇,如翻译者汤若望本人的生平,探索东西方差异。最后,更深层次上,调整矿冶之学在中国学者知识结构中的位置、与明清时期提倡实学的关系及接受的程度。赵老师引用了不少西方文献学,新书籍史理论的参考,以及她自己对一手资料的整理与释读,更好地为听众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会通与译传的过程。

        讲座结束后,不少听众表示赵老师的讲座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得好好消化一下,并感谢赵老师将西学知识的会通与译传讲解得通俗易懂,让更多人了解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让大家开阔了眼界,值得一听。

赵老师在讲座中

讲座现场

 
关注我们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