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是农耕文明时代的必然产物,是在农业社会形态之上建立的封建制度国家最高权力之拥有者。皇权,至高、至广至深、唯一。2016年5月15日下午2点,浙大历史学系副教授陈志坚在浙图报告厅为近300名听众带来了一场历史饕餮。
陈老师以“我们为什么讲皇帝?”开场,从战国到清,中国的农业经济并没有质的飞跃。社会性质没有根本的变化,最活跃和最起作用的因素是政治而非经济:政治支配社会,皇权支配政治。中国的皇帝和其他国家“皇帝”的差别在于,中国皇帝属于最名牌的特产。
陈老师还讲到:王与皇帝的区别、皇帝的由来、皇帝知多少、皇帝的特点、皇帝职业的F4(四个模范)秦始皇是开创者——千古一帝;汉武帝是完善者——百代之王;唐太宗是代言人——贞观政要;康熙是最佳典范——圣祖文王。
再讲到皇权的特征:绝对性,没有任何限制,除了虚无缥缈的天。皇帝之臣民有“国家奴隶”之说。广,则“薄天之下,莫非王土”;深,深及思想深处。皇帝是王朝所有权力的唯一来源,所有诏令都需有皇帝印玺才能生效。当然,皇权也是有限制的,绝对皇权是个理想,要实现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手段和依靠官僚(军队)群体。
历史枯燥难记,但是近2小时陈老师脉络清晰,语言生动诙谐,读者讲座结束后纷纷表示希望陈老师多开几场讲座,他们听的意犹未尽!
陈志坚老师为文澜讲坛题词
陈老师在讲座中
现场听众边听边记,神情关注
小调查:
根据本场讲座收回的调查表显示:对本场讲座非常满意度为75%,基本满意度为25%,不满意度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