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演一台戏”——小说演播技巧
发布时间: 2016-05-19        来源:浙江图书馆读者活动推广部              点击量:87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读者选择用“耳朵”阅读。随着科技的发展,“听书”软件、手机电台、个人播客层出不穷,除了用眼睛看,更可以用耳朵欣赏精彩纷呈的文学作品。“听”书这种阅读形式,使得阅读的局限性被解放,开车的时候,做家务的时候,运动的时候,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阅读的乐趣。也许很多读者在作为听众的同时,自己也不免跃跃欲试,也想当一把播主,把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说”给更多的人听,那究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播主呢?

        传统阅读方式,读者大多脑补了小说中的许多元素——声音、形象、场景等等,而小说演播之所以广受欢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优秀的播主用自己的声音和情感赋予了原本沉默的文学作品以更多的色彩。通过播主的声音塑造,细腻的情感,鲜活的人物,起伏的情节会更加直接的通过听觉传达给听众,直击心灵。5月15日最新一期的朗诵公开课,我们请到了朗诵公开课的老朋友,来自浙江传媒学院的刘超老师,和大家分享小说演播的技巧。

        刘超老师简单介绍了小说的概念、分类和特点之后,很快带来了文学作品片段欣赏,让读者一“听”为快,更加直观的了解“看”和“听”之间给人的感官带来的不同感受。来自著名作家冯骥才的短篇小说《好嘴杨巴》,人物形象鲜活,语言生动贴近生活,故事虽短却一波三折,加上刘超老师高超的演播技巧,把主人公“好嘴”杨巴的形象塑造的活灵活现,一众读者听得欲罢不能。刘超老师说,小说演播的“基调”很重要,它是一部作品的根基,直接关系到这部作品给人带来的直观感受——悲剧还是喜剧,抒情还是惊悚,通过演播者的语气、语调、语言细节特色,让观众对作品风格一目了然的同时,也对人物和情节有了预判。比如《好嘴杨巴》的语言带着浓浓的天津地方特色,俏皮、轻巧、戏谑,要求朗读者掌握北方人发音和说话的技巧,语气、语速、语调都要符合作品风格,达到统一,方能讲述出故事精髓。

        刘超老师还将小说播讲方式分成四类:播讲式、表演式、土味、洋味,针对不同风格体裁的作品,采用不同的演播方式,每种方式的演播技巧各有千秋,灵活掌握,勤加练习,同时还需要演播者对作品的理解以及有对象性的“讲”的感觉,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演播者。在讲课过程中,刘超老师带领大家欣赏了《酒婆》、《红楼梦》、《推拿》、《项链》等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风格,并由不同演播者演播的文学作品,让大家感受播主在基调和细微处的不同处理。此外,刘超老师还强调了小说演播中人物形象的声音塑造重要性和发声技巧,非常实用,更有读者朋友现学现卖,现场朗读了《好嘴杨巴》和《酒婆》,在刘超老师的指点下,读者朋友们大有长进,受益匪浅。

 

 

 
关注我们
-->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