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伴随孩子一生
发布时间: 2016-04-19        来源:浙江图书馆读者活动推广部              点击量:164        

        4月的杭城刚刚迎来几阵迅疾的春雨,乍暖还寒中,春意又透过浓浓的艳阳喧闹起来。4月17日星期日,浙江公共图书馆二楼集体视听室,一场充满活力又形式多样的文澜社会大课堂朗诵公开课正在进行中。

        本次朗诵公开课请来了对青少年朗诵教育颇有研究的夏小敏老师,夏老师身材纤细,举手投足间带有江浙女子的温婉谦和,但讲起课来却是火力全开,言语间充满热情和感染力。她率领着她的教学小团队给40余位读者带来了一堂精彩纷呈的青少年朗诵课。

       首先夏老师指出,孩子在两岁左右就可以开始进行基本的发音、语言训练了,6岁之前,孩子还未受到外界不正确的说话方式影响,这时正确引导学习孩子发音吐字的技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朗诵不仅仅要做到字正腔圆,气息的运用、发声的方法,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以及情感的表达,这些在学习朗诵过程中学到的技巧,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接着,夏老师邀请了来自文澜朗诵团的几位优秀小团员,以及她自己的得意门生,为读者们送上了各年龄段,风格迥异的朗诵演示——适合低龄儿童朗诵的童话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狐狸列那》,朗诵时可以配合表演,在动作、表情、声音和肢体表现力上对学习朗诵的孩子大有益处。适合小学以上孩子的文学作品《安塞腰鼓》、《天上的草原》,这样的文学作品语句优美、感情真挚,非常适合孩子在理解、感受的同时学会准确的表达。另外两位小朗诵者还现场表演了相声《反正话》,在训练孩子的发音、普通话和表达准确性时,像相声这样的艺术形式也是一个好的选择。除此之外,夏老师用多人朗诵作品《永远的格桑梅朵》,以及散文作品《黄菊花开》视频,展示了朗诵形式的丰富性、多样性。最后,夏老师和学生一起现场朗诵了《最后一只藏羚羊》,充沛的情感、准确的表达,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人。

 

 
关注我们
-->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