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吃汤圆的习俗,合家团圆逛灯会,提盏红红火火的灯笼过节日,想必是最传统最有元宵味的了,传统说法是正月十三上灯,正月十八下灯。周六刚好是正月十三,文澜读书第267期请到了龙坞彩灯的第五代传人葛建民老师,来为大家上一堂手工制作“花灯课”,手把手教每个人做一只杭州最传统的彩灯。点亮一盏注满自己心意亲手做出的花灯,一起祈福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周六下午,早早地布置好了活动场地,人气火爆程度远远超出之前的预料。很多读者来不及报名,直接慕名赶来。活动现场的位置坐不下了,迟来的一些读者便主动提出站在一旁听,也要坚持把这堂灯笼课听完,好回去和家人一起做盏小花灯过元宵。
灯笼的做法千变万化,“龙坞彩灯”非遗传承人葛建民老师出身灯笼世家,近几年他不仅坚持做彩灯,还致力于杭州传统彩灯技艺的传承和教学。活动现场,葛老师先向底下的孩子们普及了灯笼在古代中国的演变历史,然后开始教大家如何仅用纸、剪刀、胶水等最简单的手工材料,来制作出一盏传统又漂亮的中国宫灯。
由于杭州一些中小学的寒假作业课,老师布置的手工作业就是做一盏元宵灯笼,住在下沙的周先生特地带了8岁女儿跑来听课,“我们大人自己手工都不好,也不知道怎么教孩子完成这个作业。正发愁呢,就看到浙图开了这样的手工课堂,太及时了。而且老师把材料都准备好,我们跟着做就行,很方便。”看着女儿和自己一起完成的小宫灯,周先生满足感爆棚,他提着刚出炉的灯笼得意地看着女儿,“再也不是女儿口中手笨的爸爸了,很有成就感。”
12岁女孩小华今年上小学五年级,她做的花灯和别的孩子有些不同,她在灯体上别出心裁地加了一圈通明的纱巾布,看上去有着一股特别的灵气和娟秀味道。华妈妈告诉我们:“母女两个跑来学做灯笼,倒不是为了完成作业。是我自己想带她来体验下,现在的孩子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越来越少,正月十五做盏灯笼,是让孩子体验元宵文化最好的方式。”小华说,元宵节全家还要一起去逛灯会,她就要提着自己做的这盏灯出门,去比比谁做得好。
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人手一只自己亲手制作的花灯,带着满满的成就感离开,家长们更直言这样有意义的活动以后一定要常来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