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剧作为一种声音的综合艺术,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走入大众生活,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一种戏剧形式,一些精品广播剧更是影响了好几代人。12月12日下午,文澜朗诵公开课第34期,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学院的刘超老师带着近百名读者朋友走近广播剧演播,从朗诵的角度全方位体味这种文艺表达形式。
刘超老师以经典的广播剧为例,生动地解析了广播剧的特征,以及有别于影视剧的语言特点。因为广播剧主要是靠声音手段来塑造人物、烘托环境并展现剧情,所以广播剧的演播首先要着眼于全剧把握住基调,根据不同的交流对象来进行语言调整,体现人物关系。具体表现在人物间交流接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等变化。同时,为了体现戏剧情景中的动作性,广播剧的演播者还要运用想象,保存丰富的感官记忆和生活积累,用语言技巧来体现出人物心理与形体动作的双重感觉。
随着互联网社会的发展,曾经在大众文艺生活中占据很大比重的广播电台也都在经历转型,曾作为广播文艺核心的广播剧也在广播电台的转型中面临困境。但是,随着懒人听书、喜马拉雅等有声读物APP的推广,广播剧演播有了新的平台。在众多的有声读物中,广播剧更是应该以其深刻的思想性、精湛的艺术性和极强的可听性具有永恒的生命力。本次朗诵培训让更多的学员对广播剧演播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带动了更多的人去创作精品广播剧。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主播,只有培养大众高水准的欣赏水平,才能让更多精品文艺去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经典。